游客
题文

稀土被誉为 “新材料之母”, 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核工业等尖端科技领域。目前我国的稀土储量占世界的30%,却长期以来供应了国际97%的市场需求。读图8,回答问题。

图中甲地是我国稀土矿产量最多的地区,该地的稀土开采业属于

A.市场指向型 B.原料指向型
C.技术指向型 D.动力指向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稀土储量大,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力度进行大规模开采
B.乙地是农耕区,应注意合理灌溉,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
C.丙地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可以大力发展柑橘、苹果等经济作物
D.丁地河段径流量小,水质不好,最好大量抽取地下水使用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世界重要城市和港口图,分析判断问题。

四城市中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沿岸有寒流流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所在国家为发展中国家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世界上四条著名大河入海口附近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关于图中四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四条大河均为外流河,虽然流向不同,但却注入相同的海洋
B.乙图中的河流与其它三条河的主要区别汛期较短,含沙量少,有结冰期
C.丙、丁两图中,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区共同的气候特点是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D.丙图中的河流航运价值大,丁图中的河流是四条河流中流经国家和地区最多的河流

甲、乙两图中,河流入海口附近未出现大城市的原因是()
1入海口附近,地势低平,洪水威胁大
2河流入海口附近的航运价值不大
3入海口附近地区的气候过于湿热
4乙图所示河流的入海口不断变迁

A.123 B.124 C.134 D.234

“生物入侵”是指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物种打破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桉树原生长地是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但是在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引种地区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桉树林及其附近的草木大量枯死……分析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桉树在澳大利亚和云贵高原生长的自然条件,最主要的不同在于( )

A.澳大利亚降水多,而云贵高原降水少
B.澳大利亚地势低,而云贵高原地势高
C.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丰富,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地下水储存条件不利
D.澳大利亚光照条件好,,而云贵高原光照条件不好

以上案例,能够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
①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②引进外来物种,需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其他某个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环境的改变
④引进外来物种,必然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读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问题。

下列有关图中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山脉西临太平洋,由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B.该山脉在近段时间内仍会不断升高
C.该山脉的形成明显削弱了西风对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影响
D.该山脉的抬升,只会影响该地区的地表形态,不会影响整个地区的地理环境。

有关该区域植被及其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山之东出现了荒漠景观,这是由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的体现
B.该山西侧沿海的森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C.图③中山脉西坡植被分布的上限比东坡低,这与西坡是迎风坡、降水量丰富且温度远高于东坡有关
D.该山之东荒漠景观的成因和分布特征与亚欧大陆中部荒漠相同

图为拉丁美洲某一农场的景观图。请回答问题

使得本地土地利用呈现图示型态的主要因素是()

A.曾经是欧洲殖民地  B.原住民的传统耕作习惯
C.为了促进观光业  D.根据配合宗教的需求

这种农业活动的特征是()
①单位劳动力产量低
②资金密集
③农场规模大
④种植单一粮食作物
⑤易遭受生产过剩的风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