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0为北半球某地理事物示意图,如a<b<c。据此回答问题。若图示为一组等压线,则
A.①处吹西南风 |
B.②处风速比①处小 |
C.甲地位于低压槽附近 |
D.乙地处在阴雨天气中 |
若图示为等温线分布图,且甲、乙分别代表海洋和陆地,则此时
A.西南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
B.地中海地区气温不高阴雨连绵 |
C.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处于伏旱季节 |
D.墨累-达令盆地可能正收获小麦 |
图为某水系示意图,其下游地区受洪涝威胁大,合理的治理措施有
A.保护上游地区的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 |
B.对中游地区河道裁弯取直,兴修水库 |
C.对下游地区疏浚河道,开挖新的入海河道 |
D.跨流域调水,把该地区多余的水调入其他地区 |
图为1月某日欧洲西部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hPa)。读图完成19~20题。关于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有
A.甲乙两地都吹偏西风 |
B.气温日较差甲地大于乙地 |
C.风力甲地小于乙地 |
D.此时,甲地天空中云量多于乙地 |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该地区国家乳畜业发达 |
B.该地区国家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
C.该地区南部高技术工业发达 |
D.该地区北部国家城市化速度较快 |
图中甲、乙表示两个不同地区。读图完成26题。
若甲、乙分别表示美国的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则关于图中箭头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乳畜产品运输方向 |
B.煤铁资源运输方向 |
C.二战后工业扩散方向 |
D.20世纪60~70年代人口流动的方向 |
2010年12月1日,国家正式批复成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所谓资源型经济,主要是指依靠区域资源优势,通过对资源的开采、初级加工,形成初级产品的经济增长模式。据此回回答24—25题。有关山西“资源型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带动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
B.经济发展有较强的持续性 |
C.易受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 |
D.使山西省成为全国能源供应基地 |
山西实施经济转型试验的原因包括
A.煤炭等资源已近枯竭 |
B.单位GDP能耗高 |
C.工业产品的市场日渐狭小 |
D.区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
近年来,每年农历新年过后,都会形成农民离乡外出打工大潮。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两年来,浙江、江苏、广东等传统用工大省出现了“用工荒”。而在湖北、四川等省,当地政府和企业出台了更多的措施“截留”民工。据此回答22—23题。导致“用工荒”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地方政府出台政策限制民工的流动 |
B.沿海省份对外来务工人员需求量大幅上升 |
C.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提供相对更好的工资待遇 |
D.劳务输出省份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对民工需求量增大 |
关于“用工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为沿海中低端制造业转移的一大推力 |
B.导致沿海经济出现整体下滑的趋势 |
C.促进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
D.推动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