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H2O(g)===H2O(l) ΔH=—Q1 kJ·mol-1
C2H5OH(g)===C2H5OH(l) ΔH=—Q2 kJ·mol-1
C2H5OH(g)+3O2(g)===2CO2(g)+3H2O(g) ΔH=—Q3 kJ·mol-1
若使46 g液态酒精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
A.(Q1+Q2+Q3) kJ | B.(Q2—3Q1—Q3) kJ |
C.(0.5Q1-1.5Q2+0.5Q3) kJ | D.(3Q1-Q2+Q3) kJ |
已知下列分子或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能氧化KI,自身发生如下变化:
H2O2→H2O IO3-→I2 MnO4-→Mn2+ HNO2→NO
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 ( )
A.H2O2 | B.IO3- | C.MnO4- | D.HNO2 |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等有关。下列各组物质:①Cu与HNO3溶液 ②Cu与FeCl3溶液 ③Zn与H2SO4溶液 ④Fe与HCl溶液由于浓度不同而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② | D.①③④ |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 ~ 10-7m之间 |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
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
下列说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是 ( )
①酸性氧化物与碱发生反应
②弱酸与盐溶液反应可以生成强酸
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④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体系为中性
⑤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两种氧化物反应的产物有气体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②④⑤⑥ | C.①②③⑤ | D.③④⑤⑥ |
向100 mL NaBr和NaI的混合溶液中缓慢通入适量的Cl2,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蒸干,并将所得固体灼烧至恒重,得到m g固体。m与通入Cl2的体积[V(Cl2),标准状况]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V=0.224 | B.混合溶液中:c(Na+)=2 mol/L |
C.m2=25.3 | D.m1=18.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