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 A.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河 |
| B.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
| C.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
| D.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
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中国古代史上的思想家们多有论述。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 “天下为主,君为客”。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孟子认为君权来自于神和百姓的授予 |
| B.董仲舒的主张将君主权力进行神化 |
| C.黄宗羲的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 |
| D.他们都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质疑 |
朱熹编著《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这反映出他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
| A.树立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
| B.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 |
| C.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 |
| D.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
从春秋战国时期至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
|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
| 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
|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
|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
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
| A.老子 | B.孟子 | C.董仲舒 | D.朱熹 |
伏尔泰在《礼俗论》谈及中国古代一思想流派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其中“新的精神……世界”是指( )
| A.法家的法治思想 | B.道家的无为思想 |
| C.儒家的仁政思想 | D.墨家的非攻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