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10分)
说知论智
①什么是智慧?是“知识多”吗?不。知识多,是渊博,是活字典,未必就是智慧。
②今天,追求技巧、想走捷径成功的人越来越多。这又是“智慧”吗?不,最多是心眼多,是投机取巧,是机灵鬼。
③智慧,是指人的一种高级的、主要是知性方面的精神能力。“智”强调的是知识与胆识,是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估量、选择与决策。“慧”主要是悟性,是对于是非、正误、成败、得失等的迅速感受与理解掌控。
④尽管智慧给人的印象首先是一种能力,但能力不可能完全脱离品质与境界。我们说到远见、大局、明辨、敏锐与周全,说到选择与决策、承担与应变、淡定与冷静、正视与勇气,这都不是鼠目寸光、私心杂念、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蝇营狗苟、妒贤嫉能、夸张矫饰、胆小怕事、苟且偷安的人所能做得到的。相反,只有具有远大目光与胸怀的人,具有谦逊兼听、从善如流品德的人,具有求知好学、服膺真理性格的人才能做得到。我还喜欢讲一句话:智慧是美丽的。智者会有更好的风度,更宽阔的心胸,更从容的举止,更自如的挥洒,更多的包容与耐受,当然也有更多更多的自信、自尊、自爱。
⑤在中国古人那里,不常用“智慧”这个词,而喜用“知”。儒家讲得更多的是“学”字,要人重视学习,重视切磋琢磨。老庄常常抨击或贬低“知”,提倡厚朴,反对滥用智谋。老子讲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这些意思都与我们今天讲的“大智若愚”相通。
⑥大的智慧,不等于万事通,事事通。有些有大智慧的人,某件小事上可能冒傻气。比如牛顿,为了便于家里一大一小两只猫出入,要求木匠在大门上凿出大小两个猫洞;因为着迷做实验,煮鸡蛋时却心不在焉地把怀表放进了锅里。
⑦我们要汲取全世界的一切智慧成果,弘扬民族文化的益智精华,倾听时代高端与科学前沿的信息与呼唤。更重要的是,面对我们的生活实践,有所思索,有所尝试、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见解。智慧的依据是生活,是世界,是实践,而不仅仅是书本。请概括出本文的主要观点。(2分)
说说文中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4分)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怎样才能获得智慧?(4分)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⑴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⑵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所累,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⑶矣。苟能起,又不艾⑷。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注】
⑴ 卬 ánɡ:高举着头。⑵ 踬 zhì 仆:跌倒。⑶ 病:疲惫。⑷ 艾 yì:停止,悔改。解释划线字的意思。
辄持取( ) 人或怜之( )
苟能行( ) 又持取如故( )选出划线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
A.以厚其室 | B.为去其负 | C.日思高其位 | D.大其禄 |
选出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今世之嗜取者 |
B.其背甚涩 极其力不已 |
C.卬其首负之 人或怜之 |
D.虽困剧不止也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则寓言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主要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糟糕的发明》(15分)
不久前,英国《卫报》评出了①“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不幸②“荣获”这一称号。塑料袋是从石油或煤炭中提取的化学产品,一旦生产出来就很难自然降解。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在地下200年也不会腐烂降解,大量的塑料废弃物填埋在地下,会破坏土壤透气性,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如果家畜误食了混入食料或废留在野外的塑料,会因消化道梗阻而死亡;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英国《卫报》称,我们的地球似乎已经变成了塑料星球,土地、河流、高山、海洋……塑料袋无处不在,直到有一天,我们都已离去,这些东西仍然占据着地球,因为它们是③“永生”的。
(二)据国外新闻媒体报道,经常有许多海洋动物如海豚、海豹、海龟等由于误食了海洋中的漂浮的塑料废弃物,堵塞消化道而丧生。如今,这事在中国也发生了。西安市动物园近两年来5只鹿、1只美洲驼不明不白地死去,经专家解剖尸体后证实,“凶手”竟是司空见惯的塑料袋,这些动物误食了游人乱丢的塑料袋而命丧黄泉。无独有偶,北京麋鹿园自1995年以来已经发生了十几起麋鹿误食塑料袋而致死的事,科研人员在一头麋鹿的胃中竟然发现了4公斤之多的塑料垃圾!
(三)塑料袋的发明虽然只有100多年,但是它对环境的危害已经显而易见了,它所堵塞的也不仅仅是动物的消化道了。重庆市1998年8月就由于嘉陵江、长江上取水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致使好几家自来水厂停产减产,害得重庆市民守着两条大江没水喝。
(四)据悉,爱尔兰现在已经开始征集塑料袋税,每个塑料袋征收13美分的税。这个方法级为有效,爱尔兰塑料袋的使用率降低了百分之九十。在挪威,居民外出购物大都自带塑料袋,因为商店虽然提供塑料袋,但需付费。我国这几年有不少环保组织都搞了布袋赠市民的活动。倡导人们少用塑料袋。但是也没见多少人用环保布袋购物。关键在于塑料袋是白给的,用不用与人们的经济利益无关,看来,要抵制“白色垃圾”,除了宣传、号召之外,还需要采用经济手段。
(五)塑料袋的问世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我们都不能做往自家水井里吐痰的傻事。这种给人类带来如此大的麻烦的发明还是少点为好。细读第(一)段,用简洁的语句问答:为什么塑料袋的发明是人类最糟糕的发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一)段中不久前,①“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中引号的作用是,塑料袋不幸②“荣获”这一称号中引号的作用是。
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和的说明方法。
请在第(三)段划横线的地方填上恰当的文字,使上下文连贯畅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读第(四)段,说说国内外抵制“白色污染”的方法有哪些?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五)段,“我们都不能做往自家水井里吐痰的傻事”,这句话怎么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月五日是“世界环保日”,请你为本班的一次环保活动设计一个方案,要求写出这次活动的具体步骤,注意不要写真实地名与校名。
活动目的:抵制白色污染,尽量少用塑料袋。
活动准备:略
活动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
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石砌()河堤 ()解释文中的词语。
惟妙惟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过事”中的划线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卢沟桥最突出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出一个作比较说明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二)晨
①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顺了石柱攀缘到三层楼上来的老藤树比来时茂盛多了,有些柔韧的枝蔓伸展开来,带着绿叶,向人轻拂,似在表达它的欣快之感。在露珠晶莹的树叶丛中,一只小蝉用稚哑的嗓门,轻轻嘶叫。愈来愈明亮的阳光却显示:将要来临的又是十分炎热的一天。但,不论回头将怎样火热,甚或会从燠(yù)热之中来一阵风掣电闪,现在这早晨却如此清新、宁静。
②如若仔细地分析一下,这清晨之可爱究竟在何处呢?是这清凉,是这朝露,是这潮湿泥土的芬芳,是这云霞烂漫的宁静。是的,我想是这一切。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新的起点。在一个人的生活之中,
勃勃的,还是气息奄奄的。这个“朝气”就是从永远给人清新之感的早晨发展而来的。朝气——使人想到:精力充沛,双眸明亮,两颊鲜红,向新的未来迈开脚步。也许这未来之中充满莫可测的事变,而那早晨总还是那样令人欣喜,令人振奋,以无限情意督促人们起步。
③今天早晨就是这样可爱,我望着它就像第一次看到早晨。那几片朝云,给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一样轻柔、绰约、缥缈、悠然。病中,我常常感觉到:愈是在困苦的时候,愈觉得清晨之可贵。因为我们送走了一天,而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这一天的逝去与一天的来临,便标志着人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我现在浸沉于晨光的快感之中,我思索着,这个清晨像什么?很像早霞中升起来的一片白帆,也就是每一个早晨都在我们生活的航道上的白帆。它是那样洁白,它是那样漂亮,但它标志着永远向前,而且标志着坚定不移的方向。
④在我沉思默想时,不知不觉的,那一片片的云由红色而变得发白发亮,像给强烈光线照得透明的、轻柔的羊毛卷一样,它们朝着蓝天远处冉冉飞去,就如同白帆朝远天航去一样。
⑤突然,一切一切,偌大的天空和地面都变得出奇的宁静,蝉声没了,人声没了,那赫然闪耀的宇宙中充满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第①段依次描写淡淡的朝阳、沾满露珠的藤树的绿叶、轻轻嘶叫的小蝉等景物,主要想表现了早晨的什么特点?
第②段和第③段,把清晨比作“新的起点”、“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这一比喻对人生有何启迪? (3分)
第③段和第④段,先后用“玫瑰花瓣”“羊毛卷”作比喻,描述了朝云怎样的变化? (2分)
文末为什么说“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请结合上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这篇文章不只是描写清晨的景物,通过你的阅读,你认为还写了什么? (3分)
文段(一) 剥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俯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文中划线句说“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作者“喜”的是什么?
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简要分析原因。
本文刻画人物采用的主要描写方法有哪几种。试用其中一种说说其作用。
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个特征是什么?
阅读本文,用简要的语言归纳本文的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