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晋人贾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易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①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号告归。贾人怜其志,且恐鸿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鸡乃食。
【注】①绐:哄骗。下列各项中,对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为人言为:说 |
B.晋人贾于吴者贾:做买卖 |
C.日则飞翔于廊楹帘幕间日:每天 |
D.公必欲市我他所市:卖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以”与文中画线句“愿以十金易焉”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 B.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
C.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D.必以分人 |
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氏有一只鸠鸟非常聪明,每当它看到僮仆婢女中有私自拿东西或采摘花朵的情况,就一定报告它的主人。 |
B.当这只鸠鸟察觉有个晋国商人想用十金换它时,它用“我将不吃东西”来表达不忍离开主人的坚决态度。 |
C.主人哄骗鸠鸟说:“我有个朋友想要看看你,看了以后我马上就带你回家。” |
D.由于鸠鸟始终不吃东西,那个晋国人同情怜悯它对主人忠贞不二的气节,于是捐助了十分之二的黄金,并把鸠鸟还给了李氏。回到李氏家后,鸡鸟才吃东西。 |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选自张孝祥《观月》、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春和景明()(2)沙鸥翔集()
(3)未尝身至其地()(4)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中秋之月怅恨久之(司马迁《陈涉世家》) |
B.此乐何极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战国策》) |
C.其喜洋洋者矣公问其故(《左传》) |
D.于是为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天无纤云,月白如昼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任选一篇写出下句,与上句组成对偶句。
上句:岳阳楼壮丽雄奇下句:结合【甲】段选文内容,说说作者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①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②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③。”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④。”众皆伏泰之义。
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⑤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使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注释】①姨妹:姨母的女儿。②二子:两个女儿。③女弟:妹妹。④适:嫁。⑤缗(mín):穿钱的绳。下列句中的“以”与“以二子为托”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 | B.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 C.贻以金钗 | D.卷石底以出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孙泰极重仁义。姨母生前曾将两个女儿托付给他,并希望他日后与其次女结百年之好;但孙泰却在姨母去世之后,娶了姨母有眼疾的长女。 |
B.孙泰不贪非分之财。他曾购得一铁灯台,洗刷时发现是银制品,他就立即赶回去,将灯台还给卖主。 |
C.孙泰非常仁慈。他花两百贯购买一别墅,见一老妇大哭不止,问明情况后,便说自己将要升官,升官后就可以将别墅送给老妇人。 |
D.孙泰施恩不图回报。他本来打算搬家到义兴,却因老妇人之故,不仅家未搬成,还为别墅倒贴了钱,但他对老妇有恩却不求报答——坐船离去,一去不返。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众皆伏泰之义伏:_______________ ②将家于义兴家:________________
③吾适得京书适:________________ ④言讫讫:_______________翻译下列句子。
⑴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闲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如涉及通假字,必须答出该字的意思。)
(1)辍耕之垄上()(2)天下苦秦久矣()
(3)为天下唱()(4)固以怪之矣()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出陈胜用以“威众”的两件事
(1) (2)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葛婴至东城,立襄强(人名)为楚王。婴后闻陈王已立,因杀襄强,还报。至陈,陈王诛杀葛婴。
陈胜已为王。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到)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争辩)数(几次),乃置(放),不肯为通(通报)。陈王出(出游),遮道(挡在道路中间)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伙伴)!涉之为王沉沉者!”客出入愈益发舒(在宫殿中进出更加随意),言陈王故情(以前的事情)。陈王斩之。
(1)用自己的概括故事的内容
(2)上文中陈胜的做法与课文《陈涉世家》选段中的哪些语句正好相反?请把《陈涉世家》的这些语句摘录在下面横线上。
(3)请你结合所给古文语段内容,说说陈涉是怎样的一个人?
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4分)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心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争挐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忆》)
【注】①挐:撑(船)。②毳(cuì)衣:毛皮的衣服。③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hàng dàng ):天上的白气。④芥:比喻细微,微小。⑤①白:酒杯。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互相轩邈 (2)窥谷忘反
(3)上下一白 (4)及下船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B.百叫无绝/以为妙绝 |
C.余强饮三大白/项为之强 | D.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 |
翻译下列句子。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之)封其子击①。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②?”皆曰“仁君。”任座③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④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注】①击:魏文侯的儿子。②何如主:怎样的君主。③任座:人名,魏国的大臣④趋:快走。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1) 齐 地 方 千 里(2)文 侯 问 于 群 臣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词。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②面刺寡人之过者()
③使乐羊伐中山,克之()④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②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译文:邹忌和翟璜都是规劝自己的国君除弊,试对他们两人的规劝方式的异同及结果进行比较。
①方式相同处:
②方式不同处:
③规劝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