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某同学的探究活动过程中:A向1号、2号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浆糊;B再向1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C将2支试管充分振荡后,放入盛有温水的烧杯中,10分钟后取出。D待冷却后加入2滴碘液。观察实验现象,回答有关问题:
(1)该实验是说明唾液淀粉酶对_________有消化作用。
(2)滴加碘液后两支试管内出现的现象分别是:1号试管呈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号试管呈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C过程烧杯中的水换为5℃,再重复D过程,这两个试管中浆糊的颜色________,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
(4)上述实验步骤B中,若不向1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只向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实验结果也与上述相同,可是这样做不符合科学探究中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A、B两试管各装入2毫升淀粉糊,再分别向A、B试管加入等量的唾液和水,然后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混合,据图回答问题:
(1)此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淀粉的消化与 是否有关.
(2)为了更好地观察实验现象,需要将试管放在 度水中进行水浴加热10分钟.
(3)此实验的变量是 .
(4)实验最后分别向两个试管滴加碘液,试管A内的物质不会变成 色.
(5)通过此实验可以推断淀粉在人体消化道内初始消化的部位是 .
黄粉虫,又名面包虫,原是粮仓中常见的害虫. 幼虫表面呈金黄色,喜群集,常常聚集在粮堆中或其它食料的下方.如果往饲养黄粉虫的容器里放一片面包,它们会聚集在面包片下面吃面包,如果把面包片翻过来,暴露在明处的黄粉虫会很快爬到面包片的下面.冬冬同学学习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后,决定选择黄粉虫作为实验材料开展探究.
(1)如图是冬冬设计的关于“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装置,此实验装置探究的是哪种环境因素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 .
A.温度 B.光
C.麦麸D.风力
(2)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
(3)若全班有10个小组开展探究,应取10组数据的 值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
(4)预期实验结果:黄粉虫会趋向于哪一种环境
A.明亮 B.阴暗
(5)判断:黄粉虫是一种良好的饲料,实验完毕后直接杀死即可. .
为了探究温度和光照对幼苗生长的影响.某校生物课外研究小组分別在甲、乙、丙、丁四个相同的花盆里.放入来自同一处的土壌,并各填入三株大小、生长状态几乎相问的幼苗.通过控制温度和光照条件获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试回答:
(1)丙和丁两组之间能否形成对照?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
(2)乙组控制的光照条件应是 。
(3)下面是该课题小组所做的实验探究步骤,试回答相关问题。
步骤一:选取长势相同的幼苗六株.分別称重、记录,然后植入花盆中,随机均分为两组, 编号为A、B。
步骤二:A 组罩上无色塑料袋,B 组罩上浅蓝色塑料袋.两组均放在阳光充足的室外。
步骤三:定期浇水,一个月后,仔细取出植株,分别洗净称重并记录。
如果A 组的净增重大于B 组,则说明光照强度对幼苗的生长 影响。如果A 组的净增重等于B 组,则说明光照强度对幼苗的 影响。(均填“有”或“无”)
在下列培养皿内分别放入等量的纸巾,再将相同数量的豌豆
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如下表,请据表回答:
(1)上表的实验设计中共包含了 组对照实验。
(2)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可选用 构成对照实验。
(3)培养皿放入一定数量种子而不是1 粒种子,其目的是 。
(4)甲与丙均有未萌发的种子,可能的原因是 。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野外采集草履虫时发现水表层的草履虫数量比深层的多,为什么会这样?请帮助他们完成分析与探究过程。
(1)分析并作出假设:
水体表层氧含量高于深层,草履虫的表膜可以完成呼吸,实现它与水环境的气体交换;结合观察到的现象可作出假设: 。
(2)制订并实施计划:
①取甲、乙两个烧杯加人等量的水。
②取草履虫放人两个烧杯中,两烧杯中草履虫的大小和数量 ,要放置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
③甲烧杯中放置一个细纱网,使草履虫无法靠近水面,乙烧杯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两烧杯中草履虫的生存情况。结果发现甲烧杯中草履虫生活力降低甚至死亡,而乙烧杯中草履虫正常。据此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