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及两幅地貌景观图,回答问题。与甲图所示地貌形成有关的岩石:
A.花岗岩 | B.石灰岩 | C.大理岩 | D.砾岩 |
在地壳物质循环简图中,能反映乙图地貌形成过程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10是“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问题。图中内外力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
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 |
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
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 |
该地地下洞穴形成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
A.地壳张裂作用 | B.地层沉陷作用 |
C.流水溶蚀作用 | D.风力侵蚀作用 |
读“等温线及地质剖面图”,完成问题乙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
A.盆地、背斜 | B.山地、向斜 |
C.盆地、向斜 | D.山地、背斜 |
有关岩层沉积的先后顺序是
①甲处先沉积,乙处后沉积
②乙处先沉积,甲处后沉积
③上部先沉积,下部后沉积
④下部先沉积,上部后沉积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我国某城市居民小区,环境优美,楼房采光条件好,楼房之间对采光影响不大。小区内一栋楼房,在北京时间夏至日(晴天)14︰40时太阳光线从南偏西30°方向射向阳台,该日阳台日照时间是10小时40分钟。读图2回答问题。该城市的经度是
A.100°E | B.105°E |
C.110°E | D.115°E |
此日该城市的昼长是
A.13小时 | B.15小时20分钟 |
C.16小时 | D.14小时40分钟 |
图1为北半球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值出现的频次图(实线和黑点代表实际存在),表1为我国夏半年各节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读图1和表1,回答问问题。该地的纬度为
A.3°26′N | B.10°N | C.20°N | D.23°26′N |
该地夏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值在年内出现频率次为
A.4 | B.3 | C.2 | D.4 |
下列时段与该地出现正午太阳高度频次最大时段吻合最完整的是
A.芒种至小暑 | B.春分至立夏 | C.小满至夏至 | D.小暑至处暑 |
读下面某极点上空的俯视图,完成问题。若阴影部分表示西半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早3小时20分钟 |
B.B点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
C.D点海域深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
D.C点位于太平洋北部海域 |
若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此时是北京时间8时,则正处于上午的地点是
A.0°,51°N | B.50°W ,20°N |
C.150°E ,32°S | D.80°W ,40°N |
若阴影部分表示8月5日的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处可能是飓风侵袭,带来狂风暴雨 |
B.B所在的区域国土整治重点是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
C.C处当天昼长夜短 |
D.D处海域有世界最大的暖流流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