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4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题目
爱如茉莉
映子
那是一个漂浮着橘红色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我从一本缠绵悱恻、荡气回肠的爱情小说中抬起酸胀的眼睛,不禁对着一旁修剪茉莉花枝的母亲冲口说:
"妈妈,你爱爸爸吗?"
妈妈先是一愣,继而微红了脸,嗔怪道:
“死丫头,问些什么莫名其妙的问题! ”
我见从妈妈口中诱不出什么秘密,便改变了问话的方式:
“妈,那你说真爱像什么?”
妈妈寻思了一会儿,随手指着那株平淡无奇的茉莉花,说:
“就像茉莉吧。”
我差点笑出声来,但一看到妈妈一本正经的眼睛,赶忙把很是轻视的一句话“这也叫爱”咽了回去。
此后不久,在爸爸出差回来的前一个晚上,妈妈得急病住进了医院。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
“映儿,本来我答应你爸爸今天包饺子给他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肚的。”
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他直奔医院。此后,他每天都去医院。
一个清新的早晨,我按照爸爸特别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被跳入眼帘的情景惊住了:妈妈睡在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
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睡眼朦胧地抬起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
望着爸爸憔悴的脸和布满血丝的眼睛,我不禁心疼地问:
“爸,你怎么不在陪床上睡。”
爸爸边打哈欠边说:
“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爸爸去买早点,我悄悄溜进病房,把一大束茉莉花插进空罐头瓶里,一股清香顿时弥漫开来。我开心地想:妈妈在这花香中欣欣然睁开双眼该多又诗意啊,转念又笑自己简直已是不可救药地“耍”浪漫。笑着回头,却触到妈妈一双清醒含笑的眸子:
“映儿,来帮我揉揉胳膊和腿。”
“妈,你怎么啦?”我好生奇怪。
“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
这么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却是我静静地流下泪来。泪眼朦胧中,那丛丛簇簇的茉莉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缕缕幽香,袅袅娜娜地钻到我们的心中,而且萦绕不去。
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文中有多处能表现爸爸和妈妈之间“真爱”的细节,请你找出来。
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
“妈妈”说“真爱”就像平淡无奇的茉莉,其实“真爱”更是相互的。请你从文中找出一组最能体现爸爸和妈妈之间“真爱”的句子。
“这么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却使我静静的流下泪来!”你认为“我”为什么流泪,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真爱”的理解。(80字以内)

 
 
 
 
 
 
 
 
 
 
 
 
 
 
 
 
 
 
 
 
 
 
 
 
 
 
 
 
 
 
 
 
 
 
 
 
 
 
 
 
 
 
 
 
 
 
 
 
 
 
 
 
 
 
 
 
 
 
 
 
 
 
 
 
 
 
 
 
 
 
 
 
 
 
 
 
 
 
 
80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玛丽·居里,本名妮雅·斯可罗多芙斯卡,于1867年生于华沙。她是一位中学教师的女儿。她在地方学校接受了普通教育,并从父亲那里受到了一定的科学训练。她参加过学生的革命组织,并因此离开了当时属于帝俄管辖的华沙,去到当时在奥地利统治下的克拉科夫。1894年她认识了该校的物理学教授皮埃尔·居里,第二年他们结了婚。她接任她丈夫的巴黎大学物理实验室主任的职务、1903年获得博士学位。1906年皮埃尔·居里不幸逝世后,她继任了丈夫的理学院物理学教授的职位,这是第一次由妇女担任这种职务。她还被任命为巴黎大学镭研究所的居里实验室主任(该研究所成立于1914年)。
这段文字的记叙顺序是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玛丽·居里,也就是1867年生于华沙的妮雅·斯可罗多芙斯卡。
B.玛丽·居里取得了博士学位。
C.玛丽·居里是获得巴黎大学理学院物理学教授的职位的第一位女性。
D.1906年皮埃尔·居里不幸逝世,玛丽·居里继任了丈夫理学院物理学教授的职位并且被任命为巴黎大学镭研究所的居里实验室主任。

(一)独具风韵的脸谱
①五彩缤纷的戏剧脸谱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独具风格的造型艺术,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誉。如今,脸谱这一古老艺术不但没有因世事沧桑而消失,相反,缤纷绚丽、气象万千的彩陶、邮票、国画、剪纸、木偶、竹刻等脸谱艺术品,成了人们家中常见的挂饰物品,成为人们所钟爱的收藏品。
②《乐府杂录》记载,北齐兰陵王高长恭英勇善战,但因貌美少威,因而每次打仗都戴上形状狰狞的面具。脸谱到了唐代发展成为一种表演歌舞时的专用道具。这种戴着面具的演出,观众对演员表情的变化看不见,妨碍对戏剧艺术的欣赏,后来演出时就不戴面具了,发展为将面具上的花纹直接画在演员脸上的化妆艺术;宋元时期,出现“抹”、“搽”两种面部化妆方法,油彩多用灰、白、黑几种;到了明代,面部化妆色彩更加多样化,有黑脸、红脸、花脸、青脸和蓝脸等。各种脸谱的颜色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红色表示英勇、正义,如关羽赤胆忠心,就勾画红脸;黄色表示勇猛、残暴,如《战宛城》中的典韦、《马陵道》中的庞涓,就勾画黄脸;白色表示奸诈、多谋,如曹操就勾画白脸;黑色表示刚直、果断,如包拯铁面无私,就勾画黑脸;蓝色表示坚毅、勇敢,如《连环套》中的窦尔墩、《白水滩》中的青面虎,就勾画蓝脸;此外还有神怪一类人物,化妆则用金色、银色等。
③我国古老的戏剧如徽剧、昆曲、秦腔、川剧等,绝大多数都有各自的脸谱形式。清代中期形成的京剧,脸谱多达上百种,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④脸谱在谱式、图案和颜色上,有其既定的格式。脸谱谱式大致可分为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六分脸、碎脸、歪脸、象形脸等,其中,整脸和三块瓦脸是最基本的两种谱式。“整脸”是指脸上只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不歪不破,略画眉、眼、鼻和纹理,这种谱式多用于刻画面带笑容、内藏奸诈的权贵。“三块瓦脸”是用黑色或其他深色夸张地表现眼睛和鼻子,类似三块瓦,这种谱式用途较广,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都可以用。“十字门脸”的底色为白色,自鼻子到脑门上画一黑色立柱,又在黑眼窝中间画一横线,两眉画两个椭圆形黑点,形似“十”字。“六分脸”的脑门上为白色,从鼻子到脑门上画一深色立柱,又以同色画眉毛以下至两颊,在眉间画两个深色椭圆形的点,整个脸白色与深色大致比例为四六开,因而称“六分脸”。
⑤脸谱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被广泛应用于工艺美术领域,如彩塑、剪纸、竹刻、烧瓷、蜡染、风筝、面具、蛋壳、皮影、木偶、邮票和装饰包装等。脸谱艺术品的收藏价值,主要取决于它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年代久远和名人制作的脸谱,其收藏价值就高,尤其是名人的国画脸谱、古代戏曲人物的古壶和瓷瓶脸谱等,无不成为收藏者追寻的收藏珍品。近年来,我国多次举办“中国脸谱艺术展”,展出的彩塑立体脸谱、戏剧人物的国画脸谱、蛋塑脸谱、社火脸谱、有机玻璃脸谱等,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并深受好评。
⑥脸谱作为装饰品走进了千家万户,它自然古朴,典雅新奇。收藏脸谱,不仅可以提高人们对戏曲艺术的鉴赏水平,还可陶冶性情,并且还可以投资增值,热衷于脸谱艺术的收藏者又何乐而不为呢?
本文主要介绍了脸谱的、象征意义、、收藏价值等方面的内容,突出了脸谱的特点。
请根据文意,给第①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第②段主要采用了时间顺序。
B.“我国古老的戏剧如徽剧、昆曲、秦腔、川剧等,绝大多数都有各自的脸谱形式。”中的“绝大多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C.在脸谱谱式中,“整脸”和“十字门脸”是最基本的两种谱式。
D.脸谱作为装饰品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

文章第 ⑤段画线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脸谱的颜色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红色表示英勇、正义,如关羽赤胆忠心。下列哪个历史事件与关羽无关()。

A.青梅煮酒论英雄 B.刮骨疗毒 C.单刀赴会 D.挂印封金

(二)永远的太老师沈从文
徐城北
①我母亲年轻时曾得到两位文学前辈的提携,并与他们保持着终生友谊。一位是叶圣陶,另一位是沈从文。所以,我很小就接触到了太老师沈从文。
②对叶老我一直称“叶爷爷”,因为叶至善比我父母小不了几岁。但我幼年起就遵命称沈老为 “伯伯”,主要因沈老结婚晚,他的两个儿子比我也大不了几岁,小时候一起玩过的。叶老与我父母认识得早,沈老与我父母相交得深。沈伯伯内心深处经常是痛苦的,所以他也特别能理解他人的痛苦。比如对我因父母的缘由在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就在升学与就业问题上遇到大坎坷,别人要么不说,要么劝我多多忍耐,而沈伯伯则鼓励我:“趁家里还有饭吃,就抓紧年轻时光好好读书。现在读还能记得住,等老来再读就晚了。”他本人就带头“带”我,开列了许多关于青铜器的善本书目,叫我到北京图书馆去“啃”。我还算是耐得住寂寞的,早饭后就进门,晚饭前才把书存在柜台,次日再接着“啃”。白天我出来“放风”,跑到图书馆东边玉石栏杆之内,朝着北海那边喊嗓子。
③钻研了一段时间的青铜器,实在太寂寞了,我鼓足勇气向沈老“告退”。沈老表示理解,说:“看来你还是爱你的京戏,那就好好钻研它吧。”沈老当晚留我在他家吃饭,饭后我坐在他家门槛上。他指着天上几颗最大的星星说:“这是巴金,那是茅盾,再一颗是冰心……”我问:“您呢?”他举起小小的右手一摇:“哪里,我不过是博物馆一名小小的讲解员……”还说,“你喜欢文学,当然好;但不能光图文字漂亮,首先要朴素,朴素了才准确,这方面要学(汪)曾祺……
④1965年我离开北京去了新疆,次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随后沈伯伯去了湖北干校,他夫人也去了同一所干校,在菜班当班长,两人不在一起。沈老每天提着饭盒去附近一个小学食堂打饭,路上看看天空的大雁,再望望水中的游鱼,心中感慨无限,回到独居的草棚就用毛笔写成书信,然后从湖北寄给新疆的我。我读过后再转寄给湖北的父母。为什么要这么费事地转?为了安全。我在新疆,旁边没人能认识沈老的毛笔字,甚至没人知道世界上还有他这么个人。母亲读后给我来信,要我努力背诵沈老信中的重要段落:“那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它本身也是最美好的文字。你如果有志文学,就不能放弃这手边的宝贝……”沈老信中抒发的感慨,新疆生产兵团的人是管不着的。我称呼这种做法叫“三地书”,甚至不亚于那有名的“两地书”。至今我手中保存着许多沈伯伯的信,有新中国成立前他给我母亲与父亲的,也有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写给我个人的。沈家二公子曾从我这借去复印,完了后又归还给我。他甚至有些嫉妒地说,其中有一封,是他父亲晚年抒发心中感慨最深的,“居然是写给你老弟的”云云。目前,这些信都已收进了三十二卷的《沈从文全集》。
⑤临近文化大革命结束,我在北京结婚。那天他从东堂子胡同专程赶来,送来两样礼物:一是五蝠捧寿的瓷盘;一是一小块大红洒金的宣纸,上边有他用七分钱一支的毛笔写的字:“祝两位(当时他叫不出我爱人的名字)多福长寿”。随即又用更小的毛笔字给予解释:“为国家多做好事为多福,长寿则能为国家多做几十年好事。从文敬贺。”他生前送过我好几幅各样的字,我与妻子把这小小的结婚礼物视为我们一生之座右铭。沈伯伯说:“这张洒金的纸,是故宫中的东西,比那个瓷盘子还贵重。”我想,纸片片再贵重也是有价的,而他写上去的几句言语,难道不是贵重得无价了吗?尽管时至今天,电视台的寻宝鉴宝节目搞得很热闹,相比之下,我觉得还是手中这些东西更加沉甸甸并金灿灿。
本文标题中,“永远”二字耐人寻味,说说其中的意味。
品味语言,按要求回答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
A. 请赏析文章第②段中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B. 请比较第⑤段中画线句子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原句:我想,纸片片再贵重也是有价的,而他写上去的几句言语,难道不是贵重得无价了吗?
改句:我想,纸片片再贵重也是有价的,而他写上去的几句言语,是贵重得无价了。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他人和社会对自己如何不公,沈从文先生总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为社会考虑,善解人意。
B.第③段中的“告退”一词,在文中是指作者萌生退意,想结束对青铜器的研究。
C.作者觉得沈从文先生送自己的结婚礼物沉甸甸并金灿灿的,是因为作者觉得时下鉴定节目中的那些宝没有多少价值。
D.作者用朴实的文字带给我们与众不同的大师形象,平凡而温馨。

文中第③段写到:“……但不能光图文字漂亮,首先要朴素,朴素了才准确,这方面要学(汪)曾祺……”,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请结合《端午的鸭蛋》中的语句,谈谈你对文中“朴素”二字的理解。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红柳的根须
安谅
  戈壁滩上的红柳是令人惊艳的植物,我虽以为太纤弱,太柔嫩,艰难地伏在地上,一阵尘沙就会把她掩埋,一阵罡风就可能把她折翻。
  戈壁是旅途中的暗淡,虽然新奇,匆匆一瞥也就足够了,恨车轮子还太慢,心早就驶向了绿洲。但红柳,却在这一片不毛之地扎根了,沙尘飞雪,漫漫时日,它们顽强坚守,不离不弃,用自己的生命和妩媚,鲜活,滋养了这个天地。
  初次见到红柳,就被红柳深深吸引。那是秋天,我刚闯入南疆,戈壁滩大海一般袒露在我眼前。干旱而又盐碱微具的戈壁上,几无生物可言。长期浸淫于郁郁葱葱的本性南方的眼睛,都有些迷茫了,面对突兀而至的戈壁,心有惶惑。但我一眼认出了胡杨,他是闻名遐迩的荒漠王者,他挺立在那里,无法言说的壮美,无所畏惧的姿态,无以撼动的坚韧,崇山峻岭一般的崔巍,仿佛饱含了日月精华,雄性傲然。戈壁,因此也显得更加粗犷和野性。瞬间,我又瞥见了那一丛丛的紫红。远远望去,仿佛是天空中的一缕缕彩云,又似乎是黑黢黢梦境里的一叶叶方舟。之后,又是偌大的一片,相互依偎形成了紫色的云团,有时又花瓣一般散落,在沙砾地上蜷伏。像一队柔美的舞蹈队员用肢体正勾勒着美轮美奂的造型,衣袂飘飘,火一样的鲜活,让我看呆了,几乎惊叫着询问,这是什么树种,怎么会在戈壁滩上如此精彩绝伦。
  从此认识了红柳,并深深为其折服。看似娇弱的身躯,至多也只有二三米高,更无粗壮的树干支撑,卷曲的枝条也是乱发似地,却像一簇簇鲜艳展现给了戈壁。
  在春天,多少流沙也掩埋不了她。她温柔中带着倔犟,执著地从沙土中探出腰肢,细柔的枝叶上,奇迹般地绽放出红色的小花,叶绿花红,装点着戈壁,也衬托着胡杨,使其显得更加伟岸挺拔。
  在我的眼里,胡杨是雄性的象征,而红柳无疑是女性之美的凝练和典范,戈壁因了红柳,仿佛才成就一个生动而完整的天地。
  后来知道,在干涸的荒漠中,红柳的根须在地底下柔韧地延伸,深深地植入大地深处,有的蜿蜒伸展于地底下,竟有二三十米之长,与她在地面显露出的纤弱的形象迥然不同,甚至于比胡杨的根须更执著、更坚韧!与土地紧紧相依,与戈壁身心相融。它吮吸的是戈壁盐碱的苦涩,却回馈戈壁天空一片温馨的飘逸。
  我说红柳是睡着的冰,是卧着的树。红柳的根蒂有多深,天地就有多大!
  在戈壁上,倘若见到那隆起的一个个土丘,那里就隐藏着红柳,她终会在某一天伸展她的腰肢,亮相她的美艳;如果你见到那红柳遍布的戈壁,沙土何等的平静和规整,那是红柳用自己的生命化解了风沙的躁动,用一片柔情挽留了绿色游移的脚步
  有一种叫做沙漠人参的植物,学名为肉苁蓉,它就寄生于红柳的根部,萌芽发育,离开红柳一步,都无法繁衍。
  有一种草叫骆驼草,也顽强地生存于戈壁滩之上,无惧风寒寂寞,只要有红柳相伴左右。
  红柳,纤弱身躯,柔媚风情,挚情禀赋,坚韧品性,令人敬佩和仰慕。她是戈壁滩上真正的强者!
毋庸置疑,缄默着的红柳还正向我们传递着更多的东西。因为,红柳不仅要用眼睛,更要用心灵去发掘和感悟。
(2013年第1期《散文选刊·下半月》)
红柳的根须有何特点?
                                   
品读文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
                                   
文中写到肉苁蓉、骆驼草,有何作用?
                                   
作者为什么认为红柳是“戈壁滩上真正的强者”?
                                   
“毋庸置疑,缄默着的红柳还正向我们传递着更多的东西。”你认为红柳还会向我们传递着怎样的东西呢?请谈谈你的感受。
                                 

有些时间是用来“浪费”的
游宇明
中国自古就有许多珍惜时间的格言,比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比如“时间如白驹过隙,一去不返”,比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些格言都在教导我们要珍惜生命的一分一秒,使自己的人生彰显出光华。
珍惜时间当然是对的。一个人纵有惊世之才,倘若只是热衷于喝酒、跳舞、网游、搓麻将,不用心学习、钻研、工作,也不可能有什么作为。毕竟,人的任何成就都需要投入脑力和体力,而脑力与体力只有在时间的流程中才能积淀为经验、智慧、能力。鲁迅一生很短暂,但文学成就少有人企及。有人说他是天才,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将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非常珍惜时间,其他文艺、学术大家,比如徐悲鸿、朱自清、陈寅恪、华罗庚这些人,谁不是这样?
然而,珍惜光阴决不等于一天24小时都呆在书房、实验室或工地上,而是必须懂得张弛之道,该抓紧的时候就认认真真做事,该放松的时候就痛痛快快“休假”。
我们一定要留出冥想的时间。一个人能够集中精力读书、实验、创作、设计是好事,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就是说的集中精力的必要。然而,一个人专注于一件事物久了,沿一个方向想问题多了,思维容易僵化,创新想像会遇到心理定势的困扰。在这样的时候,停下手头的工作,泡一杯茶,坐在某间空房子里胡思乱想;或者干脆走远一点,来到公园某棵树下席地而坐,仰读清风俯看树影,思想会沸腾,胸襟会开阔,习惯的一些想法可能被颠覆,生命会变得更具创造活力。
我们应该保证交流的时间。人生有限,世界无涯,一个人的知识、阅历再多、才华再卓越也是有限的。如果我们能够经常跟那些有品位的人聊一聊,就会感觉自己仿佛走进了一个豁然洞开的世界。外向的朋友能让你感受到热情、浪漫、奔放,内向的朋友能使你领略深沉、执着、含蓄;喜欢行走的朋友可以告诉你新的经历、新的发现,流连书斋的朋友能使你感到学养的厚重和思想的魅力……世界上的礼品千千万万,没有一种礼品比思想交流更低廉、更持久。
我们必须划出锻炼身体的时间。有句老话叫“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此话有点意识形态化,但它说清楚了一个意思:没有健康,什么都干不成。人生的成就是靠时间作保障的,有了健康的身体,你脑子想点什么、手头做点什么才没有障碍,你的知识、经验、才华才有个落点,你也才有机会取得事业上的辉煌;没有健康的身体,做一天事就要卧三天床,你就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再世,也同样庸庸碌碌。身体健康靠什么?一靠荤素搭配的饮食,二靠身体的锻炼。一个人再忙,哪怕就是上班的时间路上加点速,你也要省出时间跑跑步、打打球、做做仰卧起坐、吊吊单杠双杠……锻炼得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了,做事就有了充沛的精力。
有些时间是用来珍惜的,珍惜了,我们才可能有人生的高度;有些时间是用来“浪费”的,“浪费”了,我们的脑力和体力才能发挥到极致,这样的“浪费”本质上是另一种珍惜。
(2013年第1期《思维与智慧•原创版》)
本文开头引述珍惜时间的格言和列举鲁迅、徐悲鸿等文艺、学术大家的事例,有何作用?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有些时间是用来‘浪费’的”这一观点的?
                             
文中画线句采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你赞同本文的观点吗?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