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    ①   ,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    ②      ,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按课文内容填空。
                                   ②                         
与“太祖常劝以读书”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能天下事为己任 B.遂名楼
C.俱假山显 D.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选文中的“手不释卷”一词表现了赵普晚年读书的刻苦,你能再写两个表现读书刻苦的成语吗?
例举赵普奏荐人才时的一处细节描写,并说说它表现了赵普什么样的性格。
细节描写:                                                     
性格: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②,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州名,在今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惩山北之塞,出于之迂也  

②杂然相许  

③是山余亦未登  

④向吾远游冀、雍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②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4)这两则故事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

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下列各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句中画线词的意思。

流飘荡 ②鸢飞天者

(2)下列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势竞上

至于者歌于途

B. 天下独

猿则百叫无

C. 争高

视无碍

D. 风烟

湖中人鸟声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景色特点;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的人生态度。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

【注释】①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②广:开阔。③崇深:高深。④捍:捍卫。⑤深:深处。 悸:惊动。魄:心魂。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浑洪:水势浩大。籲(bi):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⑨浚(jCin)波:大的波浪。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 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①沿溯阻绝  

②哀转久绝  

③河中漱广  

④窥深悸魄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3)侧面描写是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  

②以膏泽斯民  

③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答司马谏议书》)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C.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D.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公输》)

(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译文:  

(5)上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展示王安石政治家胆略的?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王维与《过故人庄》的作者  都是  诗派的代表人物。

(2)古人用“诗中有画”来评价王维的诗,试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联所状写的画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