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想观察到分裂从间期到末期的全部过程。固定制片后,最好的观察方法是
A.随机选一个视野观察各时期细胞 |
B.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 |
C.选一个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持续观察 |
D.找到间期细胞,再从周围细胞中寻找其它时期细胞 |
某动物的精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的染色体条数、四分体个数、染色单体条数、DNA分子个数分别是
A.32、8、32、64 | B.32、16、64、64 |
C.16、8、32、32 | D.16、0、32、32 |
玉米籽粒有白色、红色和紫色,相关物质的合成途径如下图。基因M、N和P及它们的等位基因依次分布在第9、10、5号染色体上。现有一红色籽粒玉米植株自交,后代籽粒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色∶红色∶白色=0∶3∶1,则该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
A.MMNNPP | B.MmNnPP | C.MmNNpp | D.MmNnpp |
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直毛与分叉毛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右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灰身和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直毛和分叉毛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B.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性个体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1∶6 |
C.正常情况下,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的精子类型是四种 |
D.子代中灰身雄蝇与黑身雌蝇交配,可产生黑身果蝇的比例为1/4 |
下图甲、乙、丙、丁表示的是四株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之比是3:1 |
B.甲、丁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之比是1:1:1:1 |
C.四株豌豆自交都能产生基因型为AAbb的后代 |
D.甲株中基因A与a的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
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自交,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A.4和9 | B.4和27 | C.8和27 | D.32和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