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南文子为国忧
智伯欲袭卫,故遗之乘马,赠之一璧,卫君大悦,酌酒。诸大夫皆喜,南文子独不喜,有忧色。卫君曰:“大国礼寡人,寡人故酌诸大夫酒,诸大夫皆喜,而子独不喜,有忧色者,何也?”南文子曰:“无方之礼,无功之赏,祸之先也。我未有往,彼有以来,是以忧也。”于是卫君乃修梁津而拟边城。智伯闻卫兵在境上,乃还。
[注释] ①遗:赠送。 ②方:缘由。 ③拟:打算。
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字
⑴智伯袭卫                       ⑵大国寡人               
⑶寡人酌诸大夫酒                 ⑷智伯卫兵在境上           
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或用法和“故遗之乘马”一句中相同的一项

A.至之市 B.是吾剑之所从坠
C.方为秋田之害 D.吾欲辱之

翻译句子
诸大夫皆喜,而子独不喜,有忧色者,何也?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南文子的性格特点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5分)
守株待兔
《韩非子》
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宋:春秋战国时国名。株:树橛子。释其耒:放下他的农具。冀:希望。⑤身:本身。⑥宋国:全宋国之人。
.运用所学过的文言字词知识,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触株 ()②冀得兔 (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故事中的“宋人”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嘲笑?

阅读下列课内文言文,回答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下列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之,不亦乎?(习:复习 ;说:通“悦”,愉快,高兴)
B.吾日三省吾身 (三:三次;省:反省)
C.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罔:迷惑;殆:有害)
D.恕乎!己所不,勿施于人。(其:大概;欲:想要)

、下面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诲女知之乎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以为
B.不为不知       然后松柏之后凋也
C.温而知新       时有物处之趣
D.吾日三吾身      见不贤而内自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课外文言文阅读。
宋有狙①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②,充狙之欲。俄③而匮④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⑤于己也,先诳⑥之曰:“与若⑦芧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注释:①狙——音居(jū),猕猴,一种猴子的名称。②家口——本意是人口,这里是家里的粮食的意思。③俄——俄顷,不久的意思,表示时间短暂。④匮——音溃(kuì),缺乏,不够的意思。 ⑤驯——音训(xùn),驯服,顺从的意思。⑥诳——音狂(kuáng),欺骗,瞒哄的意思。⑦若——文言文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⑧芧——音叙(xù),橡实,一种粮食。成玄英疏:“芧,橡子也,似栗而小也。”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本文涉及到一个成语是:。你能说出它的意思吗?

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唐雎曰 (谓:告诉) B.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C.天下缟素(缟素:穿丧服) D.长跪而之(谢:道谢)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①唐雎使于秦②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B.①徒有先生也②头抢地耳
C.①此庸夫怒也②夫专诸刺王僚也
D.①秦王怫怒②有亭翼临于泉上者

.下列有关对文意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秦王叙述“天子之怒”引起战争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炫耀武力,想用战争来进行恫吓。
B.外交辞令中常有言外之意,“与臣而将四矣”的言外之意是他将效法三人,刺杀秦王。
C.“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表示秦王已经屈服,说明他已经明白自己所作所为的不对,并主动放弃了这场战争。
D.在唐雎与秦王的这场斗争中,表现了唐雎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⑵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有盲子道涸溪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注释:①楯:栏杆上的横木②自分:料想③第:只管④号:呼号,呼叫  ⑤哂:嘲笑   ⑥沈:通“沉”,沉溺,拘泥。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⑦矜严:矜持自负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盲子涸溪②视此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的句子。
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读了这则寓言后,你有哪些启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