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
鸦片烟流行内地,大为风俗人心之害。节经降旨严饬稽查,而此风未经革除。总由海口守巡员弁(官兵)卖放偷漏,以致蔓延滋甚……且止查禁海口洋船,而于民间私熬烟斤,未经议及。嗣后如有洋船夹带鸦片进口,并奸民私种罂粟,煎熬烟膏,开设烟馆,文职地方官员及巡查委员,如能自行拿获究办,免其议处。其有得规故纵者,仍照旧例革职。
--《上谕档(道光朝)》(1829年)
同心合力,不分畛域,上紧查拿,毋得稍形松劲……即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吸食,不知悛改者,亦著一体查拿,分别处理。
--《上谕档(道光朝)》(1838年)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道光皇帝对鸦片问题的认识及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道光皇帝的禁烟政策。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6分)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由于国情的不同民主政治又各具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美民主政治建立发展简要进程
英国
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在继承《大宪章》限制王权的基础上,明确了议会主权,国家主权的重心从国王转到议会。
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1832年、1867年和1884年英国三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美国
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制定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体现了“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思想。
1791年10条宪法修正案,规定人民享有言论自由等权利。美国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目的有两个——限制政府的权力和保障人民的自由。
材料二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袁刚《国会与辛亥革命》
(1)概括材料一英美两国在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过程中各自呈现出的特点。(6分)
(2)革命需要勇气,政治讲究策略,据材料二回答,为什么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4分)
(3)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有人认为“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据此,请你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评价辛亥革命对中国民主政治的推动。(6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袁世凯在就任民国元首之后,马上出手遏制蒙藏分离主义运动,先后颁布了《劝谕蒙藏令》、《蒙藏主权声明》、《劝谕汉、满、蒙、回、藏联姻令》、《恢复达赖喇嘛号令》等政令。在劝告库伦哲布尊丹巴活佛放弃独立的信中,袁世凯反驳哲布尊丹巴对“大清”与“中国”的刻意区分,指出:“至库伦独立,前清并未允行,中华民国亦断无允准之理。库伦本为民国领土……甚盼熟筹利害,使我民国受于前清之领土及统治权完全无缺。”
材料二《劝谕蒙藏令》宣布:“现在政体改建共和,五大民族,均与内地平等。务使蒙藏人民,一切公权、私权,均与内地平等,以昭大同而享幸福。”不久,袁世凯又发布命令说:“现在五族共和,凡蒙、藏、回各地方,同为我中华民国领土,则蒙、藏、回各民族,即同为我中华民国国民,自不能如帝制时代再有藩属名称。此后蒙、藏、回疆等处,自应统筹规划,以谋内政之统一,而冀民族之大同。”
——以上材料均转引自章永乐《“大妥协”: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主权连续性》
(1)依据材料概括袁世凯政府为遏制蒙藏分离主义运动采取的主要对策。
(2)简要分析袁世凯政府采取的主要对策的影响。

【20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爆发,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人称“梁二总统”的梁士诒就敏锐地觉察到,这场世界大战是中国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大好机会,并正确认识到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袁世凯先是准备派兵参加欧战,但日本听到风声后由于害怕中国参战将使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增强不利于日本在华利益,先是在外交上极力阻止,不果后竟然使用武力威胁。在日本的蛮横威胁下,梁士诒不得不想出用“劳工参战”的新方法。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熙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美国某报刊则评论道:“一战赴法华工乃中国派往世界的信使,他们回国后将成为传播欧洲文明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桥梁。”同时他们也把中国的太极拳传到了欧洲。也有人这样评论这些华工:“中国的地位不是外交家在辞令中争来的,而是被外国人践踏的华工用血肉之躯争来的”。
(1)根据材料,分析梁士诒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加一战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中国采取“劳工参战”方式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期间华工兵团的作用。

【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北美的13个殖民地,英国对所有出版物施行许可制度,任何想要从事出版的人都必须事先申请许可证。通过《反煽动性诽谤法》,该法律把对政府及其官员的不恭言辞都视为犯罪,要求所有出版机构都必须尊重政府。即使所言为真,比如指控某官员收受贿赂,也不能构成辩护理由,因为,言出有据的批评比不实的指控“危害”更大。控罪一旦成立,即可被处以包括绞刑在内的任何刑罚。
——《世界博览》
材料二 美国著名政治家乔治•弗里斯比•霍尔在1898年美西战争时批评政府,反对在菲律宾军事殖民时说:“目前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是,在没有得到一个国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的国会能不能强行征服和统治这个国家……你没有权利依仗武力把你的《独立宣言》、你的宪法、你的自由观和价值观强加在别人头上。”
——《世界博览》
(1)根据材料一,说明英国是如何压制北美人民言论自由的?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建立后,在法律上是怎样保证言论自由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霍尔的言论有何历史意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认为:中医思想将复杂的生命现象简单的归结为阴阳和五行,是比较注意表象的,而不能真正认识疾病的本质,因此说中医是一种经验的集合。而西医是建立在细胞学、解剖学、组织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础上的,是所有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的大成,是相对微观的,一切力求具体,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系统科学.
——摘自《中西医比较》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掀起了废止汉医的思潮,而彼时以进化论为主要思想武器的青年鲁迅笃信新医学——西医。他认为:“进化的途中,总须新陈代谢。所以新的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壮,旧的也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死,各各如此走去,便是进化的路。”
——鲁迅《热风·随感录》
材料三(日本医学)运动也给近代中国医界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广泛深入而又旷日持久的论争。
——《近代中西医学观的碰撞与交融》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本“中医逐渐式微”的主要原因。
(2)据上述材料,概括评价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医学改革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