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A. | 曾国藩 | B. | 李鸿章 | C. | 张之洞 | D. | 袁世凯 |
“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这说明康有为 ( )
A.成为了中国近代宗教改革的领袖 |
B.使儒学成为了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 |
C.利用儒学思想宣传变法,减少变法阻力 |
D.用西方思想把孔教打造成新的思想体系 |
《全球通史》评论说:“ 1712年,皇帝颁布了一条敕令,禁止中国人在东南亚经商和定居……1729年,又颁布了一条法令,规定了回国的具体日期,逾期未归的那些海外的中国人将不许回国。这同西方国家形成何等鲜明的而又惊人的对照;西方国家不久就积极开辟海外殖民地,创立贸易公司,甚至随时准备着用武力保卫这些事业,反对任何威胁。”上述材料说明,中西方的主要不同是 ( )
A.外交政策 | B.历史发展方向 | C.经济形态 | D.思想观念 |
史学家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中国的发展情况与印度在雅利安人或穆斯林或英国人到来之后所发生的情况不同,没有明显的突然停顿。导致中国文明“统一和连续”的因素有 ( )
①分封制 ②中央集权制 ③小农经济 ④儒家思想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为了安抚后周留下的大批官员,北宋在保留了唐代以来三省、六部及各寺、监的官称的同时,实行官职名称与实际职务相脱离的政策,另派官员担任实际职务,称为“差遣”。“差遣”的实质是 ( )
A.笼络民心 | B.加强中央集权 | C.强化皇权 | D.稳定统治秩序 |
下列对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 理解最准确的是
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压迫 |
B.以不合作的态度抵制英国殖民统治 |
C.以和平合法手段赢得印度自治独立 |
D.以和平方式换来英国主动退出印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