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两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问题。

地区
种植业比重
畜牧业比重
商品率
投入劳动力数量

86%
14%
85%


8%
92%
89%

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

提高②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

A.提高机械化水平 B.充分利用水资源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91年,我国经批准获得一块7.5万平方千米的国际海底矿区C—C海区。据此回答32-33题



100080

航行在C—C海区的考察船,船上旗帜飘向



A.西南方 B.东北方 C.西北方 D.东南方

在C—C海区中,主要开采

A.石油、天然气 B.锰结核 C.煤炭 D.铁矿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形态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29-31题。

下列关于该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建国前,公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B.建国后,铁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C.建国以来城市化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D.郊区城市化是城市扩展的主要途径

该城市向外扩展的主要自然条件优势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形成城市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的主导因素是()

A.运输距离 B.运输质量
C.运输速度 D.运输数量

城市化进程大幅度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专家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关系归纳如图。读图回答27-28题

该图反映了

A.城市下水道普及率越高,产生径流越少 B.城市化水平越高,产生径流越少
C.与城市相比,农村产生径流少 D.城市化水平越高,对水体污染越严重

依据该模式推断,某地区1970年时城市化程度20℅,下水道普及率40℅;2000年城市化程度90℅,下水道普及率80℅.若年降水量不变,则2000年产生的径流量相当于1970年的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两倍 D.三倍

右图是我国东部某山地地形剖面图及自然带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25-26题。

该山地位于

A.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B.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
C.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D.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读甲处风向的形成示意图,其中a、b、c表示受力状况,完成23-24题。

与甲处风向相同的风带是

A.南半球的信风带 B.南半球的西风带
C.北半球的信风带 D.北半球的西风带

高气压位于甲处的

A.东南方 B.北方 C.西南方 D.南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