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完成小题。
葛 溪 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①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①漏:漏壶,古时计时器。②这首诗写于1050年(宋仁宗皇祐二年)作者自临川赴钱塘(今浙江杭州)途宿驿中。诗的结尾写蝉声嘈杂,心情烦乱。诗人 “心乱”的原因有哪些?请具体说明。
从全诗看,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请略加分析。
答案要点:①身在病中②思念故乡(或漂泊天涯 或独宿驿馆)③感慨时世 (或感时伤世、忧时、
忧国忧民或壮志难酬)④秋景凄凉 (每点1分)答案要点:①直抒胸臆,二、三两联直接抒发夜宿葛溪驿所感;②借景抒情,首联描写葛溪的
环境,营造寂寥凄清的氛围;尾联以黄叶鸣蝉衬托自己的烦乱心境(每点2分,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筹笔驿①怀古
罗隐②
抛却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盖恨谯周③。
惟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注】①筹笔驿:驿站名,位于今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军师村,因诸葛亮多次在此驻军筹划军事而得名。②罗隐,唐代诗人。应进士试屡试不中,史称“十上不第”,一生不得志。③谯周,三国时蜀国大臣,在邓艾逼近成都时,力排众议,劝蜀后主刘禅投降。前两联概括了诸葛亮生前的那些事迹?对全诗情感的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后两联用什么手法表现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上阕“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试结合全词诗句,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诗后的试题。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未可知。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对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 |
B.“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 |
C.“卷土重未可知”,是说如若重整旗鼓,是大有可为的。 |
D.“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 |
对两首诗的鉴赏,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A.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否定态度。 |
B.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肯定态度。 |
C.李清照诗充分肯定项羽的英雄气节,赞扬项羽的高风亮节。 |
D.李清照诗与杜牧诗,对项羽的看法是迥然不同的,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态度。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金陵驿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本诗写于1278年,诗人战败被俘,押往大都,途经金陵。此时南宋已亡,金陵被攻破四年了。诗人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这首诗总的来说表达了诗人的亡国之痛,请结合诗歌分析这种沉痛感情的具体表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生查子 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意加以分析。
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