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九 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 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 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 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 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①竹叶:竹叶青酒。 结合前两联,简要说明诗人当时的处境。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从写景的顺序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①
毛泽东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②,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③揽月,可下五洋④捉鳖⑤,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注】①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开辟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1929年1月,他和朱德、陈毅等率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自此与井冈山阔别30多年之久。1965年5月下旬,作者重上井冈山游览视察。22日,先后到黄洋界和茨坪。在茨坪居住期间,了解井冈山地区水利、公路建设和人民生活,会见了老红军、烈士家属、机关干部和群众。25日写了这首词。29日下山。②黄洋界:又称望洋界、汪洋界,地势险要,在井冈山西北,是茨坪通往宁冈、永新进入井冈山的通道,是当年红军五大哨口之一。③九天:天的极高处。④五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冰洋(实为南极洲),这里泛指世界。⑤捉鳖:喻擒拿敌人。词的上阕“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词以“凌云志”为线索,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完美地融合起来。试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题目。(8分)
清平乐·弹琴峡①题壁
清·纳兰性德
泠泠②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注〕 ①《大清一统志·顺天府》载,“弹琴峡,在昌平州西北居庸关内,两山相峙,水流石罅,声若弹琴”。②泠泠:水流声。这首词描写了怎样的边塞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舟中二首(其一)①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