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
2.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
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料想 |
B.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
C.欲诛有功之人诛:惩罚 |
D.毫毛不敢有所近近:接近、沾染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得复见将军于此/樊哙覆其盾于地 |
B.以待大王来/请以剑舞 |
C.与之同命/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
D.劳苦而功高如此/立而饮之 |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刚愎自大”性格的一组是()
①项王、项伯东向坐
②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③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④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⑤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⑥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A.②③④ | B.①②⑤ | C.①④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门宴设于项羽军中帐内,刘邦为宾,从座位安排上即可看出,谋士范增在项羽心中的地位,尚不及告密的项伯,君臣隔阂,事不可谋已初露端倪。 |
B.宴会前后的称谓变化,体现了人物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项伯、范增、项庄都是项羽的部下,他们称项羽为“项王”“君王”,显然出项羽自恃强大、不可一世的心理状态。 |
C.刘邦貌似心诚、吹捧的话语,使项羽轻易改弦更张。从中也可以表现出刘邦多谋善断、委曲求全、随机应变的复杂性格。 |
D.樊哙带剑拥盾入门,瞋目视项王,而项王赐之卮酒、彘肩,表现了樊哙的智勇双全,对项羽指责中又满含尊重,同时也颇受项羽尊重。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下列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 |
B.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虽:即使 |
C.后数日驿至驿:驿站 |
D.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面:方向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张衡为人的一项是()
⑴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⑵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⑶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⑷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⑸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
⑹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A.⑴⑶⑹ | B.⑵⑷⑸ | C.⑴⑶⑷ | D.⑵⑸⑹ |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张衡学识广博,自然科学知识超越前人,这正是他发明创造的重要前提。他的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B.张衡创作的《二京赋》“因以讽谏”,可见他具有忧国忧民之心,“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可见他严谨的创作态度。 |
C.张衡在科技上的才能和成就,来源于他对理论的精心研究,对科学实验的非常重视,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对科学事业的坚强决心和毅力。 |
D.张衡为人“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不仅影响了他在仕途上的发展,也影响了他的学业和科学研究。 |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⑴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⑵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⑶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用斜线为下面语段断句。(限断六处)
阳羡作《南唐书》,辞严义正。然于二主之文才未尝不痛惜也时家国阴阴如日将暮二主乃别有一番闲心寄之词调竟以此获不朽矣。
(二)王翦传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唯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1)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2)。”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后世。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释(1)怚:通“粗”,粗疏,鲁莽(2)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以:率领。 |
B.王翦言不用,因谢病谢:道歉,谢罪 |
C.自驰如频阳如:到,往 |
D.李信果辱秦军辱:使……受辱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翦因举兵追之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
B.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C.归老于频阳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D.乃悉国中兵以拒秦度我至军中,君乃入 |
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王翦的深谋远略的一组是
①非六十万人不可 ②老臣罢病悖乱③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④乃悉国中兵以拒秦⑤坚壁而守之,不肯战 ⑥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后世
A.①②⑥ | B.①③⑤ | C.②④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年轻时就喜欢军事,后来为秦始皇做事,擒获太子丹, 秦始皇认为他贤能勇猛,十分信任他。 |
B.在始皇诚恳道歉和强烈要求下,王翦不得已只得放弃自己的兵力要求,事实 证明,这为后来大败荆军奠定了基础。 |
C.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讨要良田园林宅院,是为了妥善地安置自己的子孙,使自己领兵征战无后顾之忧。 |
D.王翦坚守不战,是为了让自己的士兵养精蓄锐,避敌锐气,以便寻找最合适的作战时机,最后终于大败荆军。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2)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按要求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毎小题3分,共21分)
(一)鲁共公择言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齐桓公夜半不嗛(1),易牙乃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晋文公得南之威(2),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今主君之尊(3),仪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调也;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梁王称善相属。
(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释(1)嗛(qiè)):同“慊”,满足,舒服(2)南之威:也叫南威,和后文白台、闾须,都是美女名。(3)尊:同“樽”,酒器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觞:酒器 |
B.鲁君兴,避席择言曰避席:离座起立 |
C.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觉:醒 |
D.梁王称善相属相属:相连,接连不断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B.禹饮而甘之 |
C.项伯杀人,臣活之 | D.使使以闻大王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今者有小人之言 |
B.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
C.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倚柱而笑 |
D.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失其所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