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庄严宣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从政治生活角度看,要让人民生活更有尊严主要指:
| A.国家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 
| B.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要有机统一 | 
| C.国家要让所有老百姓都有幸福感 | 
| D.国家要保证公民的主人翁地位 | 
2013年8月19日《中国科技报》报道,细胞的正常基因出现突变并不断积累会导致癌症。一个国际研究小组通过调查与30种癌症有关的基因突变,发现了会导致癌变的22种基因变异模式。材料主要表明( )
| A.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 
|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 C.认识的基础是变动不居的 | 
|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
 ①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  )
 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
 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
 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
 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
|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2013年8月17日,国务院发布“宽带中国”战略及其实施方案,对未来8年中国宽带发展的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说明。这体现了实践具有( )
| A.客观物质性 | B.主观能动性 | C.社会历史性 | D.主动创造性 |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
| A.直接现实性 | B.客观物质性 | C.主观能动性 | D.自觉选择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