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海南处在连接东南亚和东亚的交通要冲,是必经的海上通道。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建设,海南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合作和条件和基础,如洋浦保税港区和海口综合保税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后其航运条件、保税条件和基础条件已经得到极大的提升,逐渐成为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基地。为了充分发挥海南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正式升为国家战略。有关专家认为,《意见》的出台将使海南积极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利用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以此推动海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从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角度,说明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理论依据。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改进政府服务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指将原由政府直接提供的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完成,并根据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后支付服务费用。这是一种新型的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
材料二 2013年9月26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各级政府要拟定购买服务目录,严格资金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严禁转包行为,逐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财政部门牵头,民政、工商管理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协同,职能部门履职,监督部门保障”的工作机制。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说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如何促进资优化配置的?
(2)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的道理。
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山东省财政支出有关情况(单位:亿元)
材料二 2013年山东省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加大民生投入,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健康、文化、食品安全等十个方面办好民生实事,使发展成效真正落实到人民福祉的提高上。
(l)描述图表显示的经济信息,并揭示图表之间的内在联系。
(2)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山东省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住房建设管理,满足群众基本需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提出,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2013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建设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是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努力把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办成一项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德政工程。
(l)据材料,运用政党知识,说明中共中央为什么高度重视群众住房问题?
材料二为建设管理好保障性住房,真正使需求群众受益,S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市民可将修改意见和建议通过信件、传真或电子邮件等形式向省住建厅反映。
(2)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就保障房建设管理问题分析公民应如何通过政治参与,实现与政府的良性互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第10天起,浓浓雾霾遮蔽中国中东部地区,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到黄色。环保部门的数据则显示,跟随大雾笼罩的范围,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严重污染。这几年,每到秋冬特别是入冬以后,我国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其中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地位。美丽中国,任重道远。
材料二治理雾霾,公众期待政府更有作为。华北地区频发的“雾霾”引发政府高度重视,以《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为代表的政策密集出台,显示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战略高度提升。治理以“雾霾”为重点的大气污染,不仅关系到环境与民生,更关系到政府的行政能力。通过自上而下的压力及其自下而上的舆论压力,环保对地方政府不作为的“一票否决”制度有望在全国得到推广和落实。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避免今后出现“十面‘霾’伏”的状况。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国家应如何治理大气环境污染。
(3)从公民的角度谈谈在治理雾霾方面应有的作为。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剩余劳动力和企业逐渐在空间上聚集而转化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过程。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3.37%。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加大,拉动了农民工工资的提高。此外,由于市场、成本以及国家政策变化等多方面原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能源密集型及部分资金密集型产、业正在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出现的变化对经济会带来哪些有益的影响?
材料二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长,人们的生产方式、消费行为、生活方式等也发生深刻地变化。但在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正从乡村传统的熟人社会进入城市的陌生人社会,农民工这个群体,由于职业与社会身份的分离、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缺失、乡镇管理与政治体制、社会公共服务滞后等导致他们很难真正融入城市。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农民工群体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