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诗赏析】
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甲乙两段古诗所抒发的共同感情是                              
对两段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段写“雎鸠”在河中的沙洲上嬉戏、和鸣的情景,此情此景不禁拨动了“君子”的
心弦。
B.乙段写“蒹葭”“白露”的清秋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淡雅的氛围,表达了主人公的
喜悦之情。
C.甲段中的“窈窕、淑”直接表现了女子的外表文静美丽和内心的善良,流露出对淑女
由衷的赞美。
D.乙段中的“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写出了“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给人朦胧缥缈

之感。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羁旅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情绪。

B.“欲渡”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想有所作为但事与愿违,志向难以实现的矛盾、痛苦的心情。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向往。

D.末尾两句是全诗的最强音,表现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乐观与自信。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对本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项是  

A.该绝句的首句“远书归梦两悠悠”,是诗人在盼家书不至、觅归梦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声长长的叹息。

B.次句用“只有”二字紧承上文,写出了半夜寂寥凄寒的感受。

C.“敌”字不仅突出了“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了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

D.三、四两句从室内的“空床”移向室外的“青苔”、“红树”。阶下生满了青苔,旁边映村着红树,突出了环境的清幽美丽,也暗示了主人公淡泊的心境。

(2)诗歌最后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浣溪沙•咏橘

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注释】①噀(xùn):喷。 ②吴姬:泛指江南女子。

(1)对这首词的理解鉴赏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上阕一二两句用经霜后的残菊、枯荷与新橘作对比,突出橘的耀眼生机。

B.“香雾”指女子闺房中焚烧香料时散出的袅袅烟雾,“清泉”是指洗橘时所用的清冽的泉水。

C.“惊”、“怯”二字,活脱脱地刻画出女子尝橘时娇美的情态。

D.本词的描写生动细腻优美,反映出作者过硬的文字功底和健康的审美趣味。

(2)本词最后一句“吴姬三日手犹香”的手法让人称道,请你赏析。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点题,“客路”与“行舟”暗含诗人旅居在外、神驰故里的漂泊情思,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写舟上所见景色,其中“平”“阔”“正”“悬”四字炼的好,写出了春潮涌涨,风也由厉转和的景象,为下联描写作铺垫。

C.颈联从炼意着眼,把“日”“春”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蕴含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以积极乐观的感受。

D.尾联写人向客路,雁向家乡,触景生情,用典自然,春夏之交,泊舟山下,思乡思亲之情油然而生。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木兰诗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②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⑤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⑦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对这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③段开头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军情紧急,木兰紧张有序地准备出征

B.“旦辞”领起的一组句子表现了木兰出征行程的艰难

C.第⑥段与第④段形成明显的详略对比,渲染了凯旋归来的快乐气氛,突出了木兰向往和平生活的愿望

D.诗歌的结尾也就是附文部分,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表现巾帼英雄木兰的豪爽性格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