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
材料一: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的新的历史时代。
材料二:2011年10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道:“……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有力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
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材料三:三十多年来,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大台阶,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中翦伯赞认为秦始皇“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秦始皇开创了一个怎么样的新的历史时代?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三十多年前,我党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是哪次会议?领导核心是谁?该次会议把我国历史推向了一个什么样的时期?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俄国二月革命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苏联改革的区别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制度是?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了措施是
(2)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
材料二:

(1)材料二的人物是谁?
(2)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他所创立的学说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
(3)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4)他对教育的贡献有哪些?
(5)读了材料一的三句话,你受到什么启发?

材料: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1)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
(2)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3)结合商鞅变法内容回答:在商鞅变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什么
(4)某班举行了儒家、道家、法家“谏秦王”的历史剧表演,你认为“商君”站在哪一边?
(5)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那么他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说明理由。

依据右图回答问题:

(1)上图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2分)
(2)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2分)
(3)在这些等级中,哪些人属于贵族/统治阶级?(2分)
(4)周天子有权力分封诸侯,那哪些人可能成为诸侯?(2分)
(5)诸侯要履行什么义务?(4分)
(6)春秋时期,展开争霸的是哪个等级的人?(2分)

(共1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90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第一枪”“星火燎原”“力挽狂澜”……这几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
(1)材料一中的“90年前”指的是哪一年?材料二中的“日出东方”寓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第一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星火燎原”指什么?它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4)材料二中“力挽狂澜”是指遵义会议的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5)你从上述内容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