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提出的问题:废电池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实验器材:大豆种子、废电池浸出液、清水、培养皿、滤纸、纱布
实验方案:
Ⅰ.取相同的2个培养皿,编号l号和2号,底部垫上几层吸水纸。
Ⅱ.向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人大豆种子各20粒,在种子上面覆盖纱布,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Ⅲ.每天向l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电池浸出液,保持种子湿润,2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Ⅳ.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果:10天后两组培养皿中的种子都没萌发。
根据实验方案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实验假设是__                                                  __。
(2) 设计2号实验的目的是              ,2号培养皿中的大豆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是缺乏                
(3) 从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看,能否说明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4) 想达到预期实验效果,必须对原实验方案进行修改,即每天向l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电池浸出液的同时,还应向2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水生动物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今年5月11日,某同学发现虫蛀过的绿豆有些能发芽,有些不能发芽,便产生了探究的想法。他将30粒正常绿豆种子均分为三组,其中一组不作处理,其余两组进行不同部位的钻孔处理(钻孔不影响未处理部分的结构)。

将三组种子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实验结果如下表:(图甲为绿豆种子,图乙为种子内部结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完整的种子
从a端钻孔到恰好破坏图乙中的结构②
从b端钻孔,与第二组等大
5月13日
均长出根,平均1mm;无叶长出
无根长出;无叶长出
均长出根,平均3mm;无叶长出
5月17日
根平均长度9mm;均长出叶,平均6mm
有3粒种子长出根;无叶长出
根平均长度11mm;均长出叶,平均7mm
5月21日
均长出幼苗,平均高度32mm
根萎缩;无叶长出
均长成幼苗,平均高度35mm

(1)对比三组实验结果可知,缺失(填种子结构名称)会导致种子无法发育成幼苗。
(2)比较第一和第三组实验可知,第三组种子还能萌发成幼苗,这是因为。从种子的萌发速度看,破损的种子更快,因为种皮破损的种子更有利于吸收
破损种子在自然环境中的出苗率是否更高?该同学又开始了新的探究……

某造纸厂附近出现农作物死亡现象,造纸厂污水对农作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制定计划并实施:
①在一个花盆里播10粒大豆的种子,等它们长成幼苗后做实验.
②取一定量的造纸厂排放的污水.
③向花盆里的大豆幼苗喷洒污水,每天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几天后,花盆中大豆幼苗全部死亡.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中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2)作出的假设是什么?

(3)小组同学制定的计划中有没有设置对照组?

(4)如果需要,你认为下列哪一组可以作为其对照组

A. 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放在低温环境中
B. 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既不喷洒清水,也不喷洒污水
C. 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放在阴暗的环境中
D. 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每天喷洒等量清水

(5)根据小组同学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6)有人认为只要用1粒大豆种子做实验就行了,你说呢?简述你的理由.

某学校生物兴趣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而设计了如下生物实验,见下图表

组别
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破坏蝌蚪的甲状腺
停止生长发育

不做任何处理
正常生长发育成青蛙

破坏蝌蚪的垂体
停止生长发育

在甲、乙、丙三个小组中,除处理方法存在不同外,其他情况均相同,请分析:
(1)此实验中有组对照实验,对照组是组。
(2)甲组和丙组是对照实验吗?(填"是"或"不是")
(3)该实验的结论是

下表是不同条件下100粒种子萌发情况,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装置




场所
日光下
日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
温度
23℃
23℃
23℃
23℃
干湿状态
潮湿
干燥
潮湿
干燥
数日后种子
萌发情况
发芽
未发芽
发芽
未发芽
发芽
未发芽
发芽
未发芽
92
8
0
100
93
7
0
100

1.根据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
2.在已萌发种子中,如果在表中的环境条件下继续培养1周,幼苗生长较差的应该是组,你判断的理由是

3.若要证明“光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在实验设计上可选用上表中的哪两组实验作为对照?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在我们泸县有些地方叫“地虱子”)。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纸盒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纸盒两侧的中央处各放10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1只
2只
4
7只
3只
阴暗
19只
18只
16只
13只
17只

请回答: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5.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6.关于本实验探究的思考:
(1)如果在纸盒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2)若要探究鼠妇是否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在设计该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两种环境,以便对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