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历史的好方法,是提取材料信息、联系现实并获取历史经验。
材料一:主要内容:政治方面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经济方面: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设备,聘请外国专家,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军事方面: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征兵制;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材料二:1874年-1890年,日本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为12.1%,同时期的英国为1.7%,美国为5.2%,法国为2.1%,德国为3.5%,日本在短短的15年的时间内,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并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不多用了200年左右时间才完成的资产阶级现代化的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日本历史上哪一重件的内容?该重大事件使日本走上了什么发展道路?
(2)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反映了什么关系?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出日本“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 日本实现工业化的进程对你有什么启示(至少答出二点)?
2014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重新反思那段令人痛心的往事,吸取历史教训,正视历史启迪,是一个民族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清国之败……盖其墨守常经……所致也……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当此之时,我国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
——1895年《大日本海军总司令致大清国丁汝昌书》
材料三变者,天下之公理。
——梁启超
(1)图一中致远舰的指挥官是谁?图二中两人签订的条约叫什么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失败日本胜利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中,梁启超是什么阶级的代表?什么事件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4)近代中国先后出现了诸如洋务派、梁启超等一批学西方先进的中国人,但最终都未能使中国富强,对此你有何体会?
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八年级某班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请你参与其中,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发生在什么战争以后?它使中国开始变成什么性质的社会?
(2)图二中谁被选举为南京临时大总统?他就职时宣告建立的国家叫什么名称?
(3)图三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请问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叫什么名称?
(4)图四场景发生在什么战役之后?“总统府”的被占领(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多少年的国民党政府垮台?
《雨果的一七九三年》
英国历史学家卡莱尔曾经说过一句话“历史都是假的,除了人名地名;小说都是真的,除了人名地名。”因为真实的历史往往被人为地遮掩粉饰而变得虚假。虚构的小说却揭示了深刻的社会现实而还原了历史的本真。法国文学家雨果创作的《九三年》正是一部基于现实而创作的小说。 1793年,当时面对国外反法同盟的进攻和国内保皇党人的叛乱,法国人民进行了捍卫革命成果的斗争。这时,潜回国内的保皇党叛军头目是朗德纳克侯爵,而对手恰恰是他的侄孙,早已投身革命,成为年轻有为,战功卓著的共和军司令郭文。
战争是残酷的!共和军斗志昂扬,势如破竹,叛军节节败退,退入一座古堡。双方只隔着一道石桥。为了阻止共和军的进攻,叛军将抓获的三个农民的孩子作为人质锁在桥头堡中,内置柴草、柏油并用硫磺线与古堡相连,铁门的钥匙就掌握在朗德纳克手中。共和军攻进了古堡,临逃的敌人点燃了导火索。孩子们危在旦夕,共和军没有钥匙无法营救。千钧一发之际,已经从暗门逃脱的朗德纳克听见了呼救声,他毅然走向古堡。三个孩子得救了,朗德纳克束手就擒。如何处置这个曾经杀人如麻的叛军首领,共和军的政治委员西穆尔登,这是郭文的恩师,又是一个铁面无私的革命者,他连夜召开军事法庭,判处朗德纳克死刑,并定于第二天早上行刑。可是,第二天监狱门打开,里面坐着的却是共和军的司令郭文。朗德纳克被他放走了,释放侯爵的理由并非他们之间的亲情,而是郭文认为,朗德纳克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三个无辜孩子的生命,这足以成为赦免他的理由。因为“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着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郭文用自己的生命为自己的“叛逆”负责。坚持原则的西穆尔登不能原谅郭文的罪行,按照革命法律,他亲自判处郭文死刑,尽管他一直把这个年轻人当亲儿子看待。然而就在郭文被执行绞刑的头颅咣当落地时,人们听到一声枪响。西穆尔登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综合摘录侯会著《道德准则》(《今晚报》2011.11.7)
(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请说明雨果《九三年》这部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
(2)阅读下划线部分,联系所学知识,请列举出这场革命有哪些“人道主义”成果。
(3)阅读材料后,请你分享你的感悟。
材料一: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材料三:到了19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俄罗斯帝国、中国清朝和德川日本都面临严重的危机,成为了十字路口上的国家。除非它们进行完全彻底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改革,否则他们就无法摆脱国内危机,相对于工业化国家,会变得越来越弱。强劲的改革运动在这四个国家开展,很多改革者游历欧美,亲自体验立宪政府和工业化社会,并试图沿着工业化国家的道路改造自己的国家。但结果大不相同。日本改革更为彻底,成为新兴的国家,并开始向更广阔的世界扩展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请说明出俄国农奴制废除的背景。
(2)阅读材料二,请说明“非凡的改革方案”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并解释其主要内容。
(3)阅读材料三,从“大国崛起”的角度,来谈一谈你的认识。
汽车,现代社会司空见惯、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从设想到发明再到成熟和创新,就是一部科学技术的发展史。
材料一:自古以来,人们就探索各种能取代人力和畜力的交通工具。中国人对此的探索可能使世界最早的,我国古代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第一个提出“激铜轮自转之法,加以火蒸汽运,名曰汽车。”但是,现代的汽车并非由中国发明。
材料二:今天,汽车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成熟的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1769年,法国人N·J·居纽制造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时,他肯定没有预见到汽车这一原创技术经过几百年的技术积累将会对人类社会做出巨大贡献,不仅成为人类文明向前的产物,也成为了后世人们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
材料三:纵观全球,汽车强国均分布在美、德、日等几个注重原创、注重科学、注重技术的国家。中国虽然可能是第一个提出“汽车”的国家,虽然是汽车销售量第一的国家,但是中国的差距也很明显,依旧依赖于国外技术,离世界强国依然任重道远。
(1)阅读材料一,现代汽车是由哪一个国家的哪位历史人物发明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概括出汽车的出现带来了哪些影响?
(3)结合材料三,以史为鉴,请谈一谈我国应该如何更好地发展汽车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