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公里,全线有140公里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完成问题:采用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用来防沙、治沙,是因为
A.增加土层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 | B.降低风速,减少沙丘面风沙的吹蚀 |
C.有利于保持水分,有利于植物成活 | D.麦草这一类原料丰富,成本低廉 |
为促进图中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有
A.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 |
B.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
C.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 |
D.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 |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因而形成“遍地开花,分散发展”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的对策是()
A.加强各城市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城市群 |
B.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 |
C.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
D.优化产业结构 |
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地矛盾加剧主要表现在()
A.土地开发过热,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过快,农业用地急剧减少,人均耕地减少 |
B.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丧失大量良田 |
C.人口急剧增长,使人均耕地占有量大大减少 |
D.在农业生产中,人们没有科学利用土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地退化 |
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密切相关的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历史基础好 |
B.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改革开放促进它的城市化 |
C.港、澳经济的辐射促进了该地区城市化的进程 |
D.城市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
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区城镇发展历史悠久,广州、佛山等城镇均有上千年历史 |
B.改革开放以前,该地区缺乏大、中型城市,且城市密度很低 |
C.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带动了城市化进程 |
D.1999年末,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达到40% |
“前店后厂”是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充分利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A.消费市场 | B.廉价劳动力 | C.原材料 | D.设备、产品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