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一位选民在对正式代表候选人作了较深入、详细的了解和咨询后,慎重地投出理性的一票。一位当选的人大代表承诺,坚决不当挂名代表,要多做实事,为人民谋福祉。
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选民慎重投票的理由,以及当选人大代表如何兑现其承诺。
2011年4月2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会议没有按原定计划对《草案》进行表决。 4月25日,全国人大公布《草案》全文,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专家、媒体、公众纷纷发表看法,近半月收到意见已接近20万条,公众参与热情超过其他参与征集意见的法律,创人大立法网上征求意见数纪录。
根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公民是如何与决策机关“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的
民以食为天,关注食品安全,有利于民生,有利于社会和谐。
材料一:近年来曝光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有:2006年北京的“红心咸鸭蛋”事件和上海的“多宝鱼”事件,2008年的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和人造“新鲜红枣”事件,2010年的“地沟油”事件和海南“毒豇豆”事件,2011年再度曝光的河南“瘦肉精”事件和上海“染色馒头”事件,……,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事例,使中国的食品安全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加强食品安全立法的呼声十分强烈。人们期望能通过《食品安全法》的制定,给食品安全以相应的法律保障。
材料二: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该法已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2009年7月8日,国务院第73次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该条例已于2009年7月20日起施行;2011年4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和相关职务犯罪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级检察机关立即排查一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和相关职务犯罪案件的线索。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2)根据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回答,国家为什么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2010年4月12日,出席核安全峰会的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双方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了重要共识。在谈到伊朗核问题时,奥巴马表示,希望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希望加强两个在这方面的合作。胡锦涛表示,中美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中方一贯致力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和中东地区和平稳定,中方愿同美方及其他各方在六国机制、联合国和其他渠道继续保持沟通和协调,继续同有关各方进行认真深入的讨论。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1)中美双方为什么能达成上述共识?
(2)中方上述意见是如何体现我国的外交政策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央领导密集下基层调研,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使决策更加贴近实际和人民意愿。国务院根据党的建议制定“十二五”规划方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表决,上升为国家意志。
结合材料回答: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中共中央把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基本道理。
(2)党领导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过程是如何体现党的执政方式的?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从事危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权利的活动,不得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
材料二:2008年,我国启动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工作,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教育专家、学者、大中学生及家长代表、教育管理系统负责人,都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2010年2月28日,《纲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布,再次征求意见和建议。
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角度,分析材料一中的规定。
(2)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角度,分析《纲要》制定过程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