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该图为春末夏初东亚近地面天气图,数字注记单位为百帕),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6分)
(1)图中C、D两地风吹的方向是:C________风;D_______风。
(2)F地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
(3)G地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_;理由是 。
(8分)下图中(一)、(二)、(三)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四)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读图判断回答:
(1)我国位于灾害带与灾害带的交汇的位置,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
(2)根据自然灾害的分类,上图所示的自然灾害分别出现了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各图判断, III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其它地区相比,Ⅳ地区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在图①中的公转轨道上标注出地球公转方向。
(2)地球运行到B点时,正值北半球的(节气);运行到C点时,日期在月日前后。
(3)运行到D点时,南半球是季,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4)在图②上绘制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的太阳光照图[要求画在图②中,标出:地轴、南北极、子午线;添加:太阳光线、晨昏线、夜半球(用阴影表示)]。
读“某日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北半球(填节气)日的光照图。
(2)此时,A、B、C、D四地正值(填日出或日落),四地中昼长最长的是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地,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地,所处日期与其它三地不同的是地。
(3)描述此日过后的三个月内,泉州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读G河流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A、B两地太平洋沿岸降水量分布的异同点,指出影响二者差异的主要因素。(7分)
(2)说出A、B两地区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共同点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