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的微观世界
①有这样一条谚语,谜面是:“青石靠青台,花在石上开,是花都有叶,你往无叶上猜。”
②这条谜语是打一冬天里的自然现象,谜底就是雪花。
③雪,不仅为大自然增添了色彩,对农业生产还大有益处。常言道:“瑞雪兆丰年。”古人喜欢赏雪吟诗,历史上有许多对雪景的生动描写。比如,高骈的“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都流传久广、脍炙人口。
④人对雪景的描写尽管细腻,但他们描写的都是宏观世界,对雪花的微观世界所甚少。如果在飘雪的时候,你在室外用放大镜观察落在深色衣服上的雪花就会发现,雪花的基本形状是六角形的,它和自然界中生长的植物的花朵很不同,自然界中生长的花大都是五瓣的。西汉是有一本叫《韩诗外传》的书,作者韩婴对雪花倒是观察入微,他在书中写道:“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
⑤雪花不仅是六个“瓣”,更有趣的是,每个雪花都有自己的模样,谁和谁都不会完全相同。但不管雪花的形状如何千变万化,他们的基本形状始终离不开“六”字:有的像匠心雕刻的六边形,有的像放射光芒的六角形,有的像有六角主脉纵横交织的蛛网……这是为什么呢?
⑥云层是孕育雪花的地方,雪花就是由云中的水汽在冰晶上不断凝华而成的。由于这个冰晶本身就具有六角形结构,叫做“六方晶系”,所以,形成的雪花也是六角形的。晶核生长的形状大体有3种趋势:长而细的六棱柱形晶柱、就两头尖尖犹如一根针的晶针和很薄的六边形晶片。如果他们周围的水汽浓度较低,冰晶的增长缓慢,而且各边均匀增长;如果周围水汽浓度较大,那么增长过程中形成雪花的冰晶不仅体积会增大,形状也会改变,最常见的就是天空中飘落的六边形雪花。为什么雪花都倾向于六边形呢?原来冰晶增长时要消耗附近的水汽,所以,越靠近冰晶的地方水气越稀薄,稍远处的水汽自然过来补充。它们首先遇到的就是正在向前伸展的尖角,于是,各个尖角迅速加长,逐渐成为树枝状。由于同样原因,这些“树枝”上又长出新小枝杈,周而复始就形成了我们所见到的六边形雪花。形成雪花之前冰晶受周围的影响,位于底面上的正六边形和侧面长方形的晶体生长速度出现差异,形状也相应发生变化,比如气温会给结晶表面带来微妙变化,接近零摄氏度时底面水平扩展成六边形,零下五摄氏度时形成针状,气温将降到零下五到零下十摄氏度时,侧面上开始生成正六棱主体及侧面镂空的六棱柱体,零下十五摄氏度是形成树枝状,在气温降至零下十摄氏度到零下二十一摄氏度时,正六边形又开始扩展,继而再生成六棱柱体。
⑦周围水汽含量较少时,雪花的生成过程也较慢,而且不易出现复杂形状。相反,水汽含量越大,雪花的生成速度越快,形状也越复杂。被人们称作“雪花”的树枝状雪晶往往生成于零下十五摄氏度左右、含有大量水汽的环境中。尽管晶体的形成速度取决与温度及水汽浓度,但空气中的其他气体也会影响它的形成。实验表明,在只有水汽的真空空间里形成的冰晶几乎都有单三棱柱体。而在天空中形成的晶体则呈现针状和六棱柱形状。经过计算机计算可以再现冰晶向六个方向延伸的形状,而冰晶中途分叉、呈现树枝状的原因,人们始终无法解释。雪花美妙无比的点对称的分枝方式,其产生机理,至今仍是个谜。根据科研上的需要,国际水文科学协会的冰雪委员会把雪花归类为片状、星状、柱状、针状、立体枝状、柱帽状和不规则形状共7种形状。
(节选自2012.1A 《百科知识》王奉安《雪花的故事》)第⑤段划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说采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第⑥段划线词“它们”指的是什么?
第⑦段中划线词“往往”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雪花形状地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文中说“雪花美妙无比的点对称的分枝方式,其产生机理,至今仍是一个谜。”你能不能做一个具有一定科学性的大胆地猜测。
人性的爱抚
(1)这是个不大的小镇。中午的街道寂寥无人。树叶都打着卷,暗淡而倦怠地耷拉着。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未感觉到,就消逝在热气中了。
(2)店铺的男人不禁有些困乏,趴在柜台上打起盹儿来。朦胧中,他被一阵声音惊醒。靠门的地方,一个年轻人正向里边探头探脑地张望着。他正要问些什么,年轻人突然又退了出去。他警惕地四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铺面,发现并无异样。他正要继续打盹,年轻人又探头进来。
(3)“你要买点什么?”他不失时机地问。
(4)“我,我……”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他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就仔细打量起这个年轻人:除了满身的疲惫和蓬乱的头发外,穿戴还算整齐;最显眼的,是他背后的那把古琴,颜色红红的,像一簇火焰在燃烧。
(5)“你到底有什么事?”这次问话时,他故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耐心些。
(6)“我,我是个学生,要参加来年高考,考试之前,我想去市里师范学校找个老师辅导辅导……”男人很机敏:“那你是问去市里的路吧?”
(7)“不,不,我不是……我父亲老早就去世了,母亲养我已经很吃力了,我想,我想为您弹支曲子……”年轻人似乎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和勇气。
(8)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刚要开口,突然帘子一撩,从里屋走出一个睡眼惺忪的女人。“出去,出去,你们这号人我见得多了,无非就是编个谎话骗钱,没门!”女人说话像连珠炮一样。
(9)男人似乎没有听到女人在说些什么,他起身把自己坐的凳子拿过来,轻轻地放下:“孩子,坐下来,弹一曲吧。”然后便静静地站立在一旁,欣赏而又专注地看着年轻人。乐声响起,偌大的店铺里,顿时像有一股清泉汩汩流淌,又似有一阵清风幽幽吹拂,时而低沉,时而绵长,营造出一种高雅曼妙的意境。
(10)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就在他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时,女人快步上前,一把按在抽屉上,又开始数落起来。男人有些不耐烦了:“我不相信他是个骗子,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
(11)几年后,一位在音乐上颇有造诣的老师,在大学课堂上为学生讲起了这个故事:“……我在去那家店铺前,已经去了很多家,但都被轰了出来,冷眼、嘲笑甚至是谩骂,几乎使我丧失了继续求助的勇气。其实,不瞒大家……那个中午我看到店铺里的男人睡着了,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偷一笔钱,甚至我当时想,即使在这里不成功,我也要在下一个地方得到它。然而那个男人平和地接纳了我,他给了我钱,更重要的是,他那句‘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像一道耀眼的光芒,映照在我的心灵深处,荡涤着我内心的尘垢,把我从那个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
(12)“是的,”他说。“一颗在困境中的心灵本已脆弱,但在人性这双大手的爱抚下,即将跌倒的生命又重新站了起来,因为没有一个灵魂自愿蒙尘。”开头的环境描写对后文的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第⑩段中那位老师说他当时“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前文的哪些具体描写可以看出他当时有过“邪念”? 请从文中找出三处依据来。
文中两次描写店铺女主人的作用是什么?
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第⑧段中写道“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此时男人明白了什么?
(2)第⑩段中写道“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此时男人又明白了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最初的温暖(邹扶澜)
①男孩小时候家里很穷,甚至有时连上学的本子也买不起,常常用完了正面用反面。一天,班里来了位新生,是个漂亮的女孩,扎着鲜艳的蝴蝶结,背着一个让全班同学都眼红的书包。
②女孩跟他成了同桌。她的文具盒里装满了各种漂亮的笔和橡皮,她还有很多崭新的方格本,甚至有精装的笔记本。男孩偷眼看,心里既嫉妒又眼馋。
③男孩自尊心很强,怕女孩笑话,本子用完便不再用反面,也就不记笔记,只靠脑子记。女孩感到很奇怪,有一天问他,他说:“会了,不用记了。”女孩好像明白了什么,主动拿出两个本子给他,男孩拒绝了,女孩羞红了脸,几天不和他说话。有一次,班里组织看电影,每人交5分钱,男孩没有钱,就没有报名。女孩高兴地跑到他跟前,说:“明天下午看电影,我替你把钱交了。”男孩气恼地说:“我不去,用不着你给我交。”女孩委屈地哭了,说:“你以后还给我还不行吗?”男孩没有再说话,勉强答应了她。
④第二年,女孩的家要搬了,男孩不知道要搬到哪儿,只觉得有一种留恋的感觉,仿佛丢了东西似的。知道她走的日期后,那一天他没有去上学,早早地候在一个十字路口----县城开往外地的车辆都要经过这。终于,一辆大货车开了过来,女孩和她的哥哥站在车厢里。女孩看见了他,高兴地向他挥手,男孩想跟她说点什么可没有说出来,车速很快,一溜烟从眼前过去了。
⑤第二天上学,班里一个女同学给男孩送来一个沉甸甸的牛皮纸包,说是同桌留给他的。男孩打开,是厚厚一摞没用过的各式作业本,还有她用过的漂亮文具盒,里面装满了铅笔,还有一支能抽水的钢笔。笔中间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送给我最好的同桌。”
⑥男孩哭了,他突然觉得,___________ ,从那天起,他的心知道了什么叫疼痛。
⑦那个文具盒,他一直保存着,有时候拿出来看看,眼前会晃动着一对鲜艳的蝴蝶结,一跳,一跳……
⑧几十年过去了,男孩读完大学,又读了博士,打拼多年后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阅尽沧桑后,他越来越怀念那个当年跟他同桌的小女孩,于是在报纸上登了寻人启事,寻找那个叫王丽晨的女孩。
⑨电视台的记者闻讯后,邀请他做了一次访谈,面对现场的许多观众,他把藏在心底的那段往事说了出来,说到动情处,他几次哽咽,说如果能见一见当年同桌的女孩,此生也就无憾了。
⑩主持人问他:“为什么非要见她呢?相见不如怀念,保留最初的那份美好,为她祝福,不是很好吗?”
⑪他摇了摇头。
⑫主持人又说:“丽晨现在已经步入中年,也许已经发福,也许过得很不如意,如果是这样,你还会执意见她吗?”
⑬他说:“是的,我想当面对她说声谢谢。另外,如果她有什么难处的话,我想尽自己所能帮她一把。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着她,甚至没有一天忘记过她,小时候,因为贫穷,我看过太多的冷眼,但她给了我最初的温暖,这成了我生命的动力……”他已经泪光莹莹,“我想看见她还美好地生活着,跟我一样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沭浴着温暖的阳光……”
⑭几天后,他收到一封信:“亲爱的刘同学,不瞒你说,那天我就坐在观众席上。之所以不见你,并不是因为你太富有,或者我已经老了,而是有些美只适合放在心里,就像一坛陈酒,—旦打开味道就淡了。感谢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活在你心里,如果你对我心存感激,那就在心里保存那份最初的美好并把它传递下去吧。”
⑮信是那位主持人写的,王丽晨是他的妹妹。她已于三年前病逝。小说第④段写到了女孩的哥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这一人物的出现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文章情节的发展,请在第⑥段的横线处补写出男孩此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以“最初的温暖”为题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述这个标题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说明文,完成小题。
转基因蚊子
①疟疾是仅次于艾滋病的人类第二杀手,每年约有270万人死于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尽管科学家们绞尽脑汁研发了许多抗疟疾新药,但都未能从根源上消除这一病魔。如今,美国的科学家另辟蹊径,设计出不会传染疟疾的转基因蚊子,以求彻底消灭这种可怕的疾病。
②据报道,美国马里兰州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日前成功设计出了转基因蚊子。这种蚊子与自然界野蚊子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会感染疟疾,所以也就不会成为这种传染病的载体。如果将其放归大自然的话,繁殖能力极强的它们将很快取代自然界的野蚊子,彻底消灭疟疾的传染源。
③科学家马拉里介绍说,新一代转基因蚊子体内含有一种名为SMl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阻止疟疾感染。另外,基因转变后的“人造蚊子”的眼睛是绿色或者红色,很容易区别于自然界的野蚊子。转基因蚊子的其他脾性和自然界的野蚊子没有太大的区别,比如说同样也吸人和动物的血,也是同样的繁殖途径,但它们一旦与野蚊子交配后,就会大大降低野蚊子的生育能力,从而最终将野蚊子淘汰出局。请你说说第①自然段划线句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第②自然段“如果将其放归大自然的话,繁殖能力极强的它们将很快取代自然界的野蚊子,彻底消灭疟疾的传染源”中的“如果……将……”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一张忘取的汇款单》(有删改)一文,完成后面小题。(14分)
①工作后,我极少打电话给父亲,只是在每月领了工资后,寄500块钱回家。每次到邮局,我总会想起大学时父亲寄钱的情景。四年来,他每月都要将收废品挣到的一大把卷了角的零钱,在服务人员鄙夷的眼光中,谦卑地放到柜台上……
②而今,我以同样的方式,每月给父亲寄钱。邮局的人,已经跟我相熟,总是说,半年寄一次多方便,或者你给父亲办个卡,直接转账,就不必如此烦琐地一次次填地址了。每一次,我只是笑笑,他们不会明白,这是我给予父亲的特别幸福。当载着绿色邮包的邮递员,在门口高喊着父亲的名字,让他签收汇款单的时候,左邻右舍都会探出头来,一脸羡慕地看着他完成这一“庄严”的仪式。
③父亲会在汇款来到的前几天,就焦虑而又幸福地等待着。去镇上邮局取钱的这天,他会像出席重要会议一样,穿上最整洁的衣服,徒步走去。一路上,总会有人问,干什么去啊?他每次都扬扬手里的汇款单,说,儿子寄钱来了,去邮局取钱。对于父亲,这应当是一次幸福的旅程吧。别人的每次问话,都让他的幸福加深一次,而那足够他一月花费的500元钱,反而变得微不足道了。
④汇款单上的附言一栏里,我和父亲当年一样,总是任其空着。我曾经试图在上面写过一些话,让父亲注意身体,或者晚上早点休息,但每一次写完,我又撕掉了。邮局的女孩子总是笑着问我:写得这么好,你爸看到会开心的,为什么要去掉呢?我依然笑笑,不做解释。这不是我们彼此表达关爱的习惯。
⑤只有一次,邮局的女孩特意提醒我,说:建议你这一次在附言里至少写上一句话。我一怔。她继续说:等你父亲收到汇款的时候,差不多就到父亲节了,这句话,可是比你这500块钱重要多了。或许整个小镇上的人,都没有听说过父亲节,这样一个略带矫情的节日,只属于城市。但我很顺从地依照她的话,在附言栏里一笔一画写下:祝父亲节快乐。
⑥但正是这张汇款单,父亲不知为何,竟忘了去取钱。两个月后,钱给退了回来。我打电话去问他。他说:忘了。我有些恼怒,因为自己写下了祝福,他不仅没有一句回话,竟是连钱也忘了取。去邮局补寄的时候,我气咻咻地讲给女孩子听。她凝神听了一会儿,插话道:我觉得未必是你父亲忘了,说不定他是想要将这张有祝福的汇款单留下做纪念呢。我愣住了,随即摆手,说,怎么可能呢,他从来都不是这样细心的人。
⑦但父亲,的确是这样细心的人。而且,这个秘密,他自始至终对谁都没有讲过。那年春节,我无意中拉开父亲的抽屉,才看见了那张被他放入收藏盒中的汇款单。那句短短的祝福,父亲早已看到,且以这样的方式,藏进了心底。文章以 “一张忘取的汇款单”为题,有哪些好处?(4分)
第④段画线句“这不是我们彼此表达关爱的习惯”,“我”所认为的表达关爱的习惯是什么?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父亲的性格特点。(至少两点)(4分)
父爱是无言的,是伟大的。假若有一天,你长大了,给你的父亲汇款,你会在汇款单的附言栏里对父亲表达怎样一份情意?请写出。(不少于30字)(3分)
阅读《让人,乃众妙之门》一文,完成后面问题。(10分)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议论文的思路一般是先提出议题或中心论点,然后围绕议题或中心论点进行论证,阐述其重要性(或必要性),接着阐述应该怎样做,最后总结全文。”下面的语段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你认为应放在第④段前呢,还是放在第⑤段前呢?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4分)
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