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又                 ② 管仲            
下列句中划线字用法与“吾其被发衽矣”中“左”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吾妻之我者 B.其一坐于前
C.一狼其中 D.此皆

子贡为什么对管仲是否仁德提出了疑问呢?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结合本文孔子的看法谈谈怎样才是“仁”。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①,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②。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证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选自袁牧《小仓山房文集》)
[注]①韡(wěi):繁盛。②赀(zī):钱财。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为重赀(花费) B.主人其故花(惭愧)
C.客过而之(责怪) D.牡丹百倍者(在……之下)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主人喜怒无常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B.宜黜汝旧,让吾新咨臣当世之事
C.自恃不谋诸人也国险民富
D.他日子之庭,无花哉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
②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
.作者借客人之口,指出了人们通常会犯一个什么毛病?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读下面文段,完成25-26题
窗外有枣林,雏雀习飞其下。一日,猫蔽身林间,突出噬雀母。其雏四五,噪而逐描,每进益怒。猫奋攫之,不胜,反奔入室。雀母死,其雏绕室啁啾〔注1〕,飞入室者三。越数日,犹望室而噪也。
  哀哉!猫一搏而夺四五雏之母,人虽不及救之,未有不恻概〔注1〕于中者。而猫且眈眈然,唯恐不尽其类焉。乌乎,何其性之独忍于人哉?物与物相残,人且恶之;乃有凭权位,张爪牙,残民以自肥者,何也?
  ——〔清〕薛福成〔注1〕《庸庵全集》
〔注1〕啁啾:许多小鸟的叫声。
〔注2〕概:通“慨”
〔注3〕薛福成:清外交家,散文家。文章宗法桐城,是曾国藩四大弟子之一。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雏雀习飞其下习:练习
B.猫蔽身林间蔽:隐藏
C.越数日,犹望日而躁也犹:好像
D.乃有凭权位,张爪牙凭:凭借

.第二段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事的评论,批判了________________
的社会现象。

读《童趣》,完成22-24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昂首之,项之为强
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B.徐喷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丛草为林
C.余于土凹凸处
饮食百物皆倍穹
D.舌一吐二虫尽为所吞

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译为:
.文中哪些行为表现出儿童之顽趣?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9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⑴弈者胜弈:⑵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
⑶皆若空游无所依依:⑷以其境过清清:
.翻译下面句子。
⑴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
⑵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译文:
.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第一段主要描绘了滁州人民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从侧面反映了滁州政治清明的景象。
B.甲文第二段从“已而夕阳在山”到“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写了山林夕照全景。
C.乙文第一段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鱼儿在空中游动的景象。
D.乙文第一段“似与游者相乐”一句描绘了游鱼自由闲适的神韵,也表现了作者此时喜悦的心情。

.乙文对鱼的描写静中有动,更显出环境的幽静。甲文也运用了动静结合手法来表现山林幽静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甲乙两文作者都有被贬谪的经历,但两人又有着不同的胸怀意趣,请根据文意简要谈谈两人当时各自的心情。
答:

(一)阅读下面两则古诗文,完成5--9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吴王欲伐楚,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①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②小孺子:年轻人。③三旦:三天。④委身曲附:变着身子紧贴着树枝。⑤务:一心,一定。
.请从两篇短文中各找出(归纳)一个成语。(2分)
                             
.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中加点字“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皆以美于徐公 B.奉命于危难之间
C.管夷吾举于士 D.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期年: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译:                              
.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
(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                   
(2)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