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是沿“第二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年降水量和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乙地多的原因主要是
A.甲地纬度低 |
B.甲地距海近 |
C.甲地气候干燥,降水少,晴天多 |
D.甲地缺少地面植被覆盖 |
甲地的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①复种指数高 ②小麦颗粒饱满
③瓜果甜度高 ④水稻种植面积广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该图是我国中纬度地区某中学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在夏至日这一天,对旗杆影子的观测示意图,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旗杆某个时刻的日影长度,其中乙、丙为此日的最长影子,甲与乙的夹角和甲与丙的夹角相等。据此回答23-25题甲处影子所指示的方向是
A.正南 | B.正北 | C.正东 | D.正西 |
旗杆的影子为甲时,北京时间为12时40分,此地的经度为
A.120°E | B.0° | C.110°E | D.130°E |
若该地昼长为14时40分,乙影子出现的时间(地方时)为
A.4:40 | B.19:20 | C.18 | D.6 |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21~22题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 B.垂直地带性的地域分异 |
C.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
从“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光照 | B.热量 | C.水分 | D.土壤 |
“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用来说明地理环境的什么特征
A.物质性 | B.运动性 | C.差异性 | D.整体性 |
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主要由内力作用的是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 B.崇明岛的形成 |
C.海边沙滩的形成 | D.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
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