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历史现实,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
|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
下图反映的是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第①段由于轮船等交通工具的更新而增幅最大 |
| B.第②、③段时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商品市场 |
| C.通过第④段使得世界一体化进程基本完成 |
| D.世界市场伴随着的世界殖民地消长而消长 |
右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
|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
| C.沿海港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 |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 |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次三中全会做出了许多重大的决策。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某次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 A.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B.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 |
| C.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 D.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
1960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生产经营管理的权力应该主要归生产队。这项政策在当时()
| 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
| C.使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 | D.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
一九五三年,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为此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先后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此陈云解释说:“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必要的。”这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
| A.已经在中国全面确立 | B.符合中国国情应该长期不变 |
| C.是在宪法原则下建立的 | D.在当时保证了人民生活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