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 A.牛顿的经典力学 | B.普朗克的量子论 |
| C.达尔文的进化论 |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有史家推理:西周烹治谷物的方法有煮和蒸,文献记载孔子祖先“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说明日常饮食,不外啜粥,蒸饭颗粒松散,不能涨锅,较费粮食;出土古物中,煮饭的鬲所在皆是,而蒸饭的甑瓶少多了。故大约煮食较普遍。上述推理表明
| A.历史推理必须以考古为基础 | B.历史推理不能构成历史事实 |
| C.史家生活经验愈丰富则推理愈可靠 | D.经文献与考古印证的推理相对可信 |
一学者在评价一本书时说:它不仅使世人对宇宙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转变,对科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还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该书指的是
|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B.《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
| C.《物种起源》 | D.《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 |
当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发生时,有人说苏联因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退让了。该观点最可能是站在
| A.美国的立场 | B.苏联的立场 | C.古巴的立场 | D.中国的立场 |
下图是一幅“赫鲁晓夫在窥探西欧共同市场”的漫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讽刺了苏联面对西欧共同市场的矛盾心态
②反映了美苏两极格局下欧洲社会的分裂
③窥探的原因是希望加入欧洲一体化发展模式
④窥探的结果是纠正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③ |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民族主义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在19世纪中期以后,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民族主义推动了西欧民主化进程 |
| B.民族主义因工业革命而得到进一步促进 |
| C.民族主义在不同时期的性质有变化 |
| D.民族主义推动了中国辛亥革命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