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面题目。(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歌题为“春望”,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人“望”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2分)
诗贵“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你认为“花溅泪”“鸟惊心”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从诗中我们可看出,作者当时是过怎样的生活?()
A.藏身市区 | B.穷困潦倒 | C.云游四海 | D.归隐山林 |
作者说:“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他为何有这样的想法?()
A.自命清高,不屑与人交往 |
B.心志颓丧,无意交友。 |
C.山中的东西很平常,恐有献宝之虞。 |
D.自觉满足,不再贪求。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小题。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下阕写,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的不同。 |
B.“千嶂里”中的“千嶂”指像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这样的情怀?
下面两诗句都出自范仲淹的词,请简要说出它们所表达情感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①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1—6题。
沁园春 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誓比高。须睛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疏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骚”原指《 》中的《国风》和《楚辞》里的《》。上阕的表达方式是,下阕的表达方式是。
加线句运用的修辞是()
A.夸张、排比、比喻 | B.夸张、比喻、拟人 |
C.比喻、对偶、拟人 | D.比喻、夸张、借代 |
“山”、“原”,这原本静止的景物,作者却写出它们的“驰”和“舞”,
这是以 写 手法说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作者对历史上的英雄的态度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个词语里看出来的?
诗中点明题旨的句子是哪一句?联系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体会此主旨句的含义。
阅读理解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首诗表达出来诗人的思想感情是()
A.悲伤流泪 | B.离愁别绪 | C.深厚情谊 | D.黯然伤别 |
对本诗首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
B.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像,使人感到气象宏伟。 |
C.既“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 |
D.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
【甲】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乙】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这两首诗的诗人对秋天的感受有何不同?
请说说【乙】诗中“山山黄叶飞”这句诗写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