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循环经济的理念里,没有“废弃物”这一概念,所有废弃物都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告诉我们
①“废弃物”是“废”与“不废”的统一
②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③正确认识事物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④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④ | D.①② |
200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据此回答16~17题。
16.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弘扬长征精神,是因为 ( )
A.弘扬长征精神,我们就能建立和谐社会
B.是否弘扬长征精神决定着我们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
C.意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D.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17.下列说法中能直接体现意识能动作用原理的是 ( )
①长征精神鼓舞着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伟大的事业造就伟大的精神 ③时代在不断进步,我们的思想也应该不断改变 ④高昂的斗志可以催人奋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在本来没有降雨的地方,人们可以通过人工催雨产生降雨;在本来有雨的地方,人们可以通过人工消雨使天空不再下雨。这说明人类产生后 ( )
A.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受人的意识影响 | B.人类的聪明才智决定着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 |
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受人的意识支配 | D.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A.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
B.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
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
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据此回答12~13题。
12.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又要立足国情。这体现了 ( )
A.两点论与重点论是统一的 B.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C.规律是客观的、永恒的 D.主客观是辩证统一的
13.和谐文化融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是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它对人们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说明 ( )
①事物的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 ②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作用 ③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 ④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2006年10月22日举行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我们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就要大力弘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精神,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支柱。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征途上,我们之所以要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是因为 ( )
①精神是万能的,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 ②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③科学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正确的导向作用 ④长征精神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精神动力
A.②③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