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与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请结合文中划线句,体会作者写景的妙处。
文中写到十多年前家门外一株紫藤萝花衰败零落,有什么用意?
文章开篇写“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写“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请联系全文,说说这样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时间的脚印

①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大自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山野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每1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②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水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③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到过山里的人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面,往往堆积着一大摊碎石块。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阳光烘烤着它,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各种酸类腐蚀着它。水和空气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开山炸石,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④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在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堆得厚了,对下层泥沙的压力也逐渐加重,泥沙中的水分被压出了许多,颗粒与颗粒之间压得很紧,甚至可以有分子间的引力。在受到重压的时候,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去,就使泥沙胶结得更紧密了。

⑤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岩石生成以后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样子。由于地壳的运动,原来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了,但是层与层之间的顺序还不致打乱,根据这些我们仍然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⑥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⑦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⑧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便是化石。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认识地球历史发展的过程。另外,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

⑨瞧!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多好的记录。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或者楔形文字更困难些。但是,不管有多么困难,我们总有办法来读懂它。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作者:陶世龙,出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删改)

(1)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在受到重压的时候,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泥沙就会胶结得更紧密。

B.

粗糙的砾岩里面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

C.

石头颜色常表明地球上的变化,红色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寒冷,灰黑色常表示炎热。

D.

想了解生物演化并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认识地球历史发展的过程,可以研究化石。

(2)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开篇自问自答,点明在大自然中保存有时间的记录,从而引出地质学上的“时间”。

B.

第⑤段用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岩石形成缓慢,岩层顺序往往会被打乱。

C.

第一段加点词“很可能”是对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表示猜测,体现用词准确、严谨。

D.

本文是事理说明文,运用逻辑顺序,详尽解析了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脉络清晰。

(3)人类用二十四节气、岩石、铜壶滴漏、钟表、日历等观察记录时间踪迹,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传统的方法,请写出一个,说说人们是如何用它来观察记录时间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是一场太阳雨

昨稼

①那是我十几岁人生中最神奇而又愉悦的一天,从中考考场出来的时候,六月火辣的太阳高高地挂着,空中却零星地下着小雨,散落在街道旁绿化树的叶子上,滴答作响,像弹奏一支轻快的曲子。

②我穿过人群,跳上黎志的自行车,那一刻觉得世界上只剩下了我和黎志两个人,眼前的一切似乎都变成了虚幻的背景。他载着我回学校拿东西,我们迎着风雨大声地欢呼着,像两个获胜者在举行胜利的庆典。此时此刻,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了刚上初三时候的情景。

③那时,黎志是年级的佼佼者,而我本来是一个没有存在感的人,我们两个竟成了同桌。不得不承认,黎志不但是一个学霸,还是一个热心人。

④我的理科成绩十分差,数理化成绩没有哪科拿得出手。一开始,我不敢问他题,怕打扰他,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会忽然对我说:“程曦,你的数学公式用错了。”“程曦,你对物体的受力分析不对。”“程曦,这个化学方程式没配平。”这些本来和他都没有关系,可他总忍不住看着我叹气说:“程曦,你这样怎么考得上市级高中?”

⑤我心虚地低下头,小声反驳他:“我也没说要考市级高中呀!”然后他就真的生气了,扭过头去不停地刷题,好几节课都不理我,我忍不住偷偷哭了。下课后,我想主动与他和好,但一转身,碳素笔不小心在他的校服衣袖上划了一道。他看着我,我看着他,两个人有点尴尬。午休时,他趴在桌上睡觉,冬天的暖阳照在他的脸上,我偷偷把那道划痕改成一朵笑脸向日葵,然后开始认真地做数学题。

⑥渐渐地,我们两个变得无话不说起来,我对市级高中也有了美好的憧憬。转眼就到了中考,考场是随机安排的,我和他的考场却意外挨着,于是,我们就一起去考场,一起回学校。我是一个方向感不好的人,人多的时候很容易就会被人群带跑,每当我要在人群里迷失方向的时候,他就会及时地拽住我的衣服把我拉回去。

⑦雨开始下得有点儿大了,天空里的太阳也没有要隐去的意思。黎志的头发很快被打湿,我看着他带着笑意的侧脸,大声对他喊道:“黎志,我们一定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他哈哈大笑着,并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我想,现在这样就很好,至少我们还能一起迎着风,淋着雨,晒着太阳,多奇妙。

⑧中考成绩出来的那天,是他先给我打电话,那时我正在帮妈妈搬太阳底下的花,电话那边雀跃的声音从手机里跑出来:“程曦,祝贺你!你超了分数线15分,我们都有机会被市级高中录取。”

⑨我泪如雨下,人海茫茫,总有一些人,他们不像你的父母亲人一样与生俱来,可他们一旦出现,就如你的父母亲人一样帮助你、温暖你、照耀你,甚至点燃你的人生。

⑩天空里的太阳依然那么刺眼,我多么希望那一刻能降下一场大雨,因为那一刻我的心情大概只能用一场太阳雨来描述了。

⑪黎志,你知道吗?你就是我少年时光里的一场太阳雨呀!

(摘编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画线句子运用景物描写,突出当时的天气特点,烘托“我”中考结束后愉悦的心情。

B.

第⑤段末写到“然后开始认真地做数学题”,为下文的中考成绩超过市级高中线埋下了伏笔。

C.

第⑨段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写出了“我”听到中考喜讯后的感想,点明主旨。

D.

第⑪段中加点的“你”运用第二人称,拉近黎志和“我”两人间距离,便于情感抒发。

(2)文中多处提到“太阳雨”,黎志的哪些行为体现了“太阳雨”?


(3) 程曦说“我们一定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确实,一个人的进步离不开好朋友,与怎样的人交往才能结为真正的好朋友?请参考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该“双减”政策针对以往加重学生作业负担现象,提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每天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每天不超过90分钟。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材料二】“双减”政策出台后,受访家长的态度调查图

数据来源: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


【材料三】“双减”政策的出台,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特别是教学能力、研究能力、评价能力等,从而真正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服务和发展引领。“双减”政策出台,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在校学习效率,丰富阅读和文体活动内容;减少校外培训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子交流机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是回应社会期盼的新举措,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1)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提高校内教学质量,同时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大部分受访家长表示支持。

B.

对于提高校内教学质量,同时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受访家长表示不确定比反对的要多。

C.

对于减少机械重复的刷题,减轻孩子作业负担,大部分受访家长表示支持。

D.

对于减少机械重复的刷题,减轻孩子作业负担,受访家长表示不确定与反对的一样多。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中加点的词“减轻”和“加重”为反义词,“书面”和“全面”为同义词。

B.

材料三中画线句子的成分用符号标示:这||是(回应社会期盼的)(新)举措。

C.

材料一主要运用列数字、作诠释、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D.

材料三中加点的词“在校”可以去掉,因为去掉后,原句意思没有变化。

(3)“双减”背景下,中学生如何促进自身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做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朗读者的力量

朱永新

①中央电视台《朗读者》第三季邀请更多行业代表人物作为节目嘉宾,既有获得“时代楷模”“七一勋章”“最美奋斗者”“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等荣誉的公众人物,也有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的普通人,嘉宾团队呈现多样性和丰富性。嘉宾们的声声朗读,让观众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

②在第三季节目中,嘉宾们多姿多彩的故事、波澜曲折的经历,成为朗读文本的生命范本;而清新流丽、热情奔放的朗读文本又为他们的人生故事提供生动诠释。诸如,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深情朗读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生物学专家潘文石朗读自己的《野外日记》:“人类无法孤独地行走于天地之间,我们必须与万物同生共存。”“七一勋章”获得者、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含泪朗读她写给父母的《一封家书》:“我会不怕一切艰难险阻,以百倍的热情去完成我的人生诺言,为山里的孩子和百姓们服务,为山里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一切!一切!”他们情真意切的朗读和真实精彩的人生,吸引并鼓舞了更多人加入朗读的行列。

③之前,《朗读者》节目在各地推出朗读亭,让普通朗读者读文本、讲故事、诉心声,带动朗读热潮。《朗读者》第三季又推出“一平方米”朗读亭新媒体慢直播活动,通过动态直播、朗读实况、现场采访、连屏互动等方式,打造新的节目类型,进而升级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一场大型活动。“献给太空的朗读”就是其中的典型活动,铁凝、王蒙、樊锦诗、朱邦芬、陈和生、张海迪等嘉宾倾情加入,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朗读,送给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陪伴他们度过太空时光

④“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朗读者》节目为朗读者树立了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大阅读观,以声引读、以声励志、以声铸魂。朗读者通过生动鲜活的个体讲述,传递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展现全民阅读的时代风尚;让观众在朗读声中感受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让青少年在朗读声中感受多样文化,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摘编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根据选文内容,不属于嘉宾们朗读相关作品的一项是( )

A.

《激流三部曲》

B.

《野外日记》

C.

《一封家书》

D.

《朗读者》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写《朗读者》第三季邀请更多的节目嘉宾,嘉宾团队呈现多样性和丰富性。

B.

第②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C.

第③段中加点的“进而”一词,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了语言的严密性。

D.

第④段对全文进行总结,照应文章标题,深化中心论点,有很强的启发性。

(3)下列名言警句,不能论证读书重要性的一项是( )

A.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B.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C.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D.

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曾国藩)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古蜀人的艺术创造力

王仁湘

①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成都金沙遗址等重大考古发现,让我们了解到古蜀文明的特质所在。大量金、铜、玉、石骨牙类文物遗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考古发现大量形体高大、威严神圣、地域特色浓郁的精美青铜文物,再现了四川先民独特的生存意象与奇幻瑰丽的心灵世界,也体现出古蜀族非凡的艺术想象力与惊人的创造力。

②出土自三星堆二号坑中的青铜立人像经过精心修复,整体形象基本完整,成为三星堆出土青铜造像体量最大的一件文物,十分引人注目。

③青铜高台立人像光华熠熠、气势磅礴,以1:1的比例仿真铸造,如此巨大的青铜立人像,在商周考古中闻所未闻。远观立人铜像体态修长,端正直立,双臂平抬,双手对握为环形,手握之物已失。近观立人铜像,着纹样华丽的冠服,裸露十趾,两足正立。足下是两层高台,装饰4个连接为一体的兽首,兽首作细目翘鼻独角状。这尊铜像巍巍立定在恰以容足的高台上,双手握物,极目远眺,好似在奉献,又好似在默祷,气度庄重肃穆,神情祥和虔诚。

④青铜立人头著筒形高冠,刺簪束发,冠分上下两层。下层饰回纹一周,纹作两排平行。上层为大眼兽面之形,仅为一对带眉毛的大眼睛,耳鼻均无。兽面双目中的两睛略为圆形,处在冠面两侧位置,眼形球体很大,大到涨出眼眶之外。立人冠式为兽面冠,兽面的眉心有一圆形装饰,或以为是太阳象征。太阳是为天眼,兽面的双目与太阳图像同在,立人冠可称为“天目冠”。

⑤立人像方面宽颐,鼻梁高隆;双唇紧闭,两耳外张;重眉舒展,清目极远。坚毅中显露出一种虔诚,和善中透射出一种肃穆,这是一种非常特别的表情。外角明显翘起的杏仁双目,让人感受到目光炯炯。

⑥立人像冠服所饰纹样繁缛,衮衣绣裳的飘逸华美透过斑驳锈色畅达地放射出来。那些细腻的刻画,将立人本体的高贵表露无遗。立人像身躯挺拔,身穿紧袖内服、半臂式外套和裙式下裳。内衣无领窄缘,长袖短摆,袖长及腕,摆平及胯,向右开衫,腋下系扣。外套为半臂短袖,袖口宽缘,衣摆稍长于内衣,向右开襟。下裳实为裙装,开为前后两片,前高后低,前片平齐过膝,后片叉分及足。在立人像衣外还有一条大带,大带作编织之形,沿外衣缘口左斜跨肩,两端于背后肩胛处结扎。

⑦立人衣裳繁纹满饰,纹样构图取图案化形式,对称工整,有大块单元,也有连续小图,应为锦绣织物。半臂外衣纹样最精,纹样分为两组,以前后中线为界。前后中线构图相同,用相间的一旋一圆的眼形图案组成垂直纹饰带,将外衣中的图案分为左右两组。左侧一组为排列成方阵的4条龙纹,龙纹两两相背,龙爪紧握为拳,龙翅高展,龙鬣飞扬,迅雷疾风,威之武之。右侧一组为竖向平行排列的两排兽面纹,构图简约,稍见眉目而已,春煦秋阳,温之霭之。

⑧下裳前后摆纹样雷同,纹分两段,均为兽面图像。上段为大眼兽面,主体为圆形双目,两眼间有鼻形图案。下段前后各有4张倒置兽面,兽面一般也是只表现双目,但戴有三齿高冠。这样子是兽是人,尚不能判定。

⑨这尊青铜立人像会是谁的雕像?在小国寡民时代,王具有多重身份,既是号令平民众生的国君,又是统领大小巫师的群巫之长。立人像穿着礼服,手奉祭器,似乎正在主持一次隆重的祭典。立人像身穿衮衣,具有王者身份;又见它立于高台之上,手握神器,同时又具有巫者身份。

⑩我以为三星堆祭祀坑埋藏的是古蜀时代智慧的结晶,那都是古蜀时代独特而精彩的文创作品,是记录一个地区一个时代思想的文化遗产。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4月17日,有删减)

(1) 阅读文章,在插图横线上标注具体名称。(每空限4字)

(2)第⑦段画线句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3)下面选段放在文中哪一段的后面比较恰当?为什么?

华服之外,立人像身上可能还有过一些佩饰。在两耳下廓有佩戴饰物的透孔,在脑后存有插簪的斜孔,表明立人原本有简单的首饰。在手腕和足踝处,又分别见到环形装饰,可能表现的是手镯和足环。

(4)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铜立人像整体形象非常完整,是三星堆出土青铜造像体量最大的一件文物。

B.

立人冠式为兽面冠,兽面的眉心是一个呈圆形的装饰,这个是太阳的象征。

C.

立人像身穿紧袖内服、半臂式外套和裙式下裳,内衣和外套一左一右开襟。

D.

根据衣着和姿势可以推断,立人像既具有王者身份,同时又具有巫者身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