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唐朝时期一位著名的皇帝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请回答:
(1)这段话最早是出自谁的名言?
(2)他是如何“以史为镜”“以人为镜”的?
(3)“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用过去留下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我们做今天的事,通过近一年的历史学习,你认为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人赵嘏
材料二:“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人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唐太宗
阅读后回答:
(1)材料一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
(2)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什么朝代被废除的?
(3) 对这种制度起着发展和完善作用的关键人物有哪些?
(4)从材料看,这种制度获得收益最大的是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五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这是谁的诗句?文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2)这种全盛局面因什么事件而被打破的?
(3)人们尊称这首诗的作者是什么?
(4)该诗作者的诗因为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时代,而被后世称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二 (1992年的深圳)仙湖植物园里植物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经济发展计划?请举出在这一计划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一项建设成就。
(2)为了实现材料二中小平同志的愿望,我们必须依靠党在新时期的哪一伟大决策?这一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3)材料中两代领导人对国家富强的期望给了你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歌曲中感悟历史
歌词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歌词二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祖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阵阵风帆。
——《春天的故事》
(1)歌词一中所提到的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人分别是谁?
(2)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事件是什么?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3)歌词二中“有一位老人在祖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最典型的是哪座城市?
(4)歌词二中“有一位老人在祖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这件事起到什么历史作用?
(5)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歌词一中的“旗帜”指的是什么?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非常重视“三农”问题,近年来不断推出强农惠农的新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
政策回顾:
(1)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进行_________________。
(2)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
运动。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
分析对比:
(4)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历史认识:
(6)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