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国法令制度不断完善和进步。以下是某班同学以此为主题制作的一期科普小报,请帮他们将内容补充完整。
近 代 中 国 |
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 (1) 。 |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此后 (2) 的观念开始 深入人心。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面貌,又颁布了剪辫、易服和 (3) 等一系 列法令,开始在社会习俗上移风易俗。 |
|
新 中 国 |
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4) 土地所有制,为解放农村生产力和国家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
1954年9月, (5) 召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出台,这也是我国第一部 (6) 类型的宪法,真正反映了人民的利益。 |
|
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 (7) 年,全国基本实现了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
|
2005年3月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明确了以“ (8) , ”的方式来完成国家统一,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去解决台湾问题。 |
|
纵观新中国的法制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 (9) 时期我国的民主与法制遭到了严重的践踏。 |
|
编后语 |
(10)请谈谈你对社会进步与法制完善之间关系的看法。 |
材料一:“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引自广告词
材料二:技术成果的商品转化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3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缩短为7年,70年代以后只需3至5年。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水资源被污染,全世界约有15亿人得不到清洁的饮用水, 由此引发的疾病多达50余种。……2013年1月中旬,74个重点监测城市近半数严重污染。
材料三:“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爱因斯坦
(1)材料一中的“吸引了世界”、“转动了世界”、“点燃了世界”分别指这三位历史人物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
(2)材料二的报告中,前一组数据主要说明了什么?后一组数据又说明了什么
(3)请从所学历史知识中举一例证明爱因斯坦话语的正确性,我们能从爱因斯坦的话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探究中外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进程和重要内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思想篇】
(1)识图后你依次能联想到哪些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反映了近代世界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政治篇】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马克垚(yáo)《世界文明史》
(2)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标志着英国建立的全新政体是指什么?美国1787年宪法首先贯彻了孟德斯鸠的什么学说?请从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对它们做出简要评价。
【总结篇】
在世界近代史上,思想解放潮流一浪高一浪。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触摸时代的脉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3)19世纪中期诞生的先进革命理论是什么?这一理论变为社会现实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感悟篇】
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2011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4)阅读材料思考,作为当代中学生应具备怎样的世界视野和国际意识?
世界格局是指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20世纪,世界格局经历了多次大变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21世纪的主人,青少年应当以史为鉴,放眼世界,关注国家的前途与命运。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两次会议建立了什么国际关系体系?这个体系的实质是什么?
(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召开的什么会议奠定了二战后怎样的世界格局的基础?
(3)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分别是什么?
(4)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你认为影响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面对当今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挑战,中国该如何应对?
德国、日本历史的比较学习。德日两国有过相似的历史发展进程,经历一度崛起后,力图挑战世界秩序,成为二战元凶,给世界带来灾难的同时,自己也历经了巨大的创伤衰败;20世纪70年代后两国却再度崛起,但崛起后的两国对历史的反思却差别甚大,因此目前两国与近邻的关系也出现了分化。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日本——亚洲的例外】
从地理环境看,日本可以说是“上帝的弃儿”,陆地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地质灾害频发。但从人文经济的角度来看,早在十九世纪60年代末,它就学习西方,实施变革,“脱亚入欧”成为了亚洲的例外。后来成为第一个承办奥运会的亚洲国家(1964年),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简直就是“上帝的宠儿”。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军费支出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在历史教科书、慰安妇、参拜靖国神社、邻国领土争议等敏感问题上屡生事端,2012年9月以来钓鱼岛问题的持续发酵,影响到中日关系及东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安宁。
【德国——欧洲的德国】
“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上个世纪,他曾经考问过世界,也曾经拷打过世界。当他用科学理论来考问世界时,便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当他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两次空前的灾难。”
二战后的德国历史连续书写了成功。它吸取德国法西斯化的教训,完成了文明进化,发展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它抓住机遇,实现了统一。
“德国是欧洲的德国”,1989年统一前夕,德国曾经向欧洲这样承诺,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曾疾呼:德国绝不能因为经济强大,就理所当然地在欧洲索取领导地位。“这是人们已经熟悉的镜头。联邦德国的总理勃兰特向二战中被纳粹德国屠杀的犹太人谢罪。世界舆论评价说,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的双腿,站起来的是整个德意志民族的精神。”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日本历史上两次学习外国,都取得了成功,并促进了社会变革,具体指哪两次?
(2)举出德国“拷打”和“考问”世界的事例各一个?
(3)德国和日本共同参与的国际组织是。
A.同盟国 | B.轴心国 | C.北约 | D.欧盟 |
(4)二战后,德国和日本都再度崛起,共同原因有哪些?
(5)德国和日本对历史的态度有哪些值得反思?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发生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结合有关史实回答:
(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俄、美、中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机遇”分别是指什么?
(2)这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何特点?结果或影响如何?
(3)据此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