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1)家庭厨房中的很多日常用品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你认为下列哪种做法(或说法)不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铝锅比较耐用所以铝锅常用来盛放醋、酸梅汤等             
B.为防止菜刀生锈,通常将菜刀用完后洗净、擦干
C.不锈钢制作就是在普通钢中添加铬、镍等元素改变了钢铁内部结构所以不锈钢是化合物
D.铜具有紫红色的金属光泽,用铜制的锅看起来美观、传热能力次于银,但它易产生少量有毒的铜锈,所以铜不是做炊具的首选材料
(2)经研究发现,长期使用我国发明的铁锅炒菜做饭,可有效地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这里的“铁”是指      (填“元素”或“原子”);
(3)日常生活中生煤炉时,我们有如下经验,先引燃纸和木材,其目的是   
(4)随着“西气东输”的全线贯通,许多用户用上了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5)食盐、食醋、纯碱均是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能够完成的实验是          (填字母序号)。
①检验某饮料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②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③区分食盐和纯碱             ④制无壳鸡蛋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 
(6)下列服装所使用的材料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纯棉帽子  B.羊毛衫     C.涤纶运动裤   D.尼龙袜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常用的方法是

A.观察颜色 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C.分别测定它们的密度 D.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a”、“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3)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  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
   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现象与结论】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

下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用木炭的仪器叫,未经点燃的木炭(填“能”或“不能”)
在氧气中燃烧。
(2)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应该由上向下缓慢插入,理由是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待集气瓶冷却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南宋诗人赵师秀有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灯花”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附着在蜡烛芯上的现象。

(1)制造蜡烛的原料是石蜡,石蜡属于   (填序号)。

A.无机物 B.有机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2)家用石油液化气与石蜡属于同类别物质,欲使其燃烧不产生“灯花”现象的条件
     
(3)如图是小李同学从点燃的蜡烛火焰中引出一缕“白烟”的实验装置。小李同学认为
“白烟”的成分是水蒸气,小王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蜡烛蒸汽。请你参与探究,
确定“白烟”成分。验证小李同学猜想所用的方法是    
支持小王同学猜想的方法是     

下图是小梅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上图中的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量筒、烧杯和_______________。
(2)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操作并纠正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纠正:_____
(3)配制时应选择________mL(10mL或50mL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4)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