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为原来颜色。该气体是
A.O2 | B.SO2 | C.CO2 | D.H2 |
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正确的是
A.纯碱溶液可以清洗油污的原因 CO32¯+2H2O![]() |
B.在强碱溶液中NaClO与Fe(OH)3反应制备Na2FeO43ClO¯ + 2Fe(OH)3 + 4OH¯ = 2FeO42¯ + 3Cl¯+ 5H2O |
C.铜制品表面的水膜酸性较强时,发生电化学腐蚀,正极反应为2H++2e-=H2↑ |
D.向AgNO3溶液中加过量NaCl后再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黑色 2Ag++S2¯= Ag2S↓ |
某实验小组利用粗硅与氯气反应生成SiCl4粗产品(含有FeCl3、AlCl3等杂质且SiCl4遇水极易水解),蒸馏得四氯化硅(SiCl4的沸点57.7℃),再用氢气还原制得高纯硅;用滴定法测定蒸馏后残留物(将残留物预处理成Fe2+)中铁元素含量。采取的主要操作如图,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装置A完成SiCl4的制备 |
B.用装置B进行蒸馏提纯SiCl4 |
C.用装置C进行滴定达终点时现象是:锥形瓶内溶液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
D.配制0.1 mol·L—1 KMnO4溶液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加水至刻度线 |
常温时,将0.1mol Fe(NO3)3和2mol HCl溶于水得2L混合溶液,然后向该溶液投入m克铁粉使其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氧化性Fe3+>H+,首先发生的反应是:Fe+2Fe3+= 3Fe2+ |
B.当加入16.8 g铁粉时,可生成标准状况下6.72 L气体 |
C.在铁粉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铁元素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 |
D.m至少等于28 g,反应过程中溶液的质量一直在减小 |
根据反应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物质为甲醇 |
B.该反应为取代反应 |
C.甲与乙都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 |
D.甲、乙、丙都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
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但互不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A2¯与B3+有相同电子层结构,C、D同周期但不相邻,C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对应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D>B>A
B.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D的强
C.A分别与B、C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D.B、C单质均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