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步骤①是 ,最常用的方法是 。
(2)步骤③一般常用的化学试剂是 ,目的是 。
(3)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株的过程中,运用 的技术手段是 ,其中步骤④是 过程,步骤⑤是 过程。
(4)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目的是获得新的杂种植株。使 的遗传性状能够在新的植物体上有所表现,其根本原因是 。
(5)若远源杂交亲本A和B都是二倍体,则杂种植株为 倍体。
(6)从理论上讲,杂种植株的育性为 (可育或不育)。若运用自然杂交的有性生殖方法能否实现? ,原因是 。因此,这项研究对于培养作物新品种方面的重大意义在于 。
(7)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培育新品种,遗传物质的传递是否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为什么? 。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请结合下图回答(1)至(3)题。
(1)图中①表示系统;“甲”表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效应T细胞或细胞。
(2)当人紧张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来自神经元分泌的。
(3)由上图可知,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为研究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因素,研究者从刚宰杀的大白鼠体内分离出新鲜的下丘脑和垂体,然后将这些结构单独或一起培养于含有或不含有甲状腺激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后测定培养基内TSH的浓度,结果如下:
①实验中A瓶作为空白对照,可以说明。
②据图分析实验结果: D瓶与A、C瓶比较说明:。
E瓶与A、C瓶比较说明:。
人类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患者家系的系谱图如图甲。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A显示一个条带,白化基因a则显示为位置不同的另一个条带。用该方法对上述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有无及其位置表示为图乙。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条带1代表基因。个体2、4、5的基因型分别为、和。
(2)已知系谱图和图乙的实际结果都是正确的,
根据遗传定律分析图甲和图乙,发现该家系中有
一个体的条带表现与其父母的不符,该个体与其
父母的编号分别是、
和,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3)仅根据图乙给出的个体基因型的信息,
若不考虑突变因素,则个体9与一个家系外的
白化病患者结婚,生出一个白化病子女的概率
为,其原因是。
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的含量显著增高,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0℃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min后失活。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可分别测定一种酶的催化效率。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提取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并测定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等相关实验。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主要试剂及仪器:1mg/mL的标准麦芽糖溶液、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蒸馏水、石英砂、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备酶溶液。
步骤二:略。
步骤三:取 6支干净的、体积相同并具刻度的试管依次编号,按下表要求加入试剂,再观察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注:+表示碘液变蓝色,-表示碘液不变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萌发的小麦种子提取酶液的主要理由是。
(2)步骤二的具体操作是将酶液置于条件下15min,取出后冷却。目的是。
(3)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发现试管4中碘液不变色,能否据此推断α-淀粉酶的最适合温度一定是60℃?。
(4)该实验中能否选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实验结果?原因是。
(5)若要进一步研究小麦种子中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则需获得β-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α-淀粉酶失活的酶溶液。请简要写出制备该种酶溶液的方法:。
Ⅰ.在完成了观察某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后,某同学完成的实验报告部分内容如下:
(一)解离:剪取洋葱根尖5cm,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的玻璃皿中,室温下解离10-15min。
(二)染色:杷根尖放在盛有0.01g/mL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1—2min。
(三)漂洗:将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l0 min。
(四)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
请改正“资料一”中的3处错误。
Ⅱ.下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动物(2N=4)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不同时期细胞核内
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
![]() |
(1)图1中a~c柱表示染色体的是,图2中表示二倍体体细胞分裂某时期的是。
(2)图1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二中的。
(3)图1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
(4)符合图1中Ⅳ所示数量关系的某细胞名称是。与图1中对应的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
将一长势良好的健壮植株在密闭玻璃罩内培养,并置于室外。用CO2测定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某一天的变化情况,绘成曲线如下图甲所示。下图乙表示该植株处于光照下的叶肉细胞,a表示该细胞的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放出的CO2量,b表示该细胞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这一天内植株生长对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1)如图甲所示,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
加速率减慢的原因是_ _。(不考虑O2、CO2浓度的影响)从16时到18时,叶绿体内ATP合成速率的变化是_ _。ATP在叶绿体内的移动方向是,若D点和E点所对应时刻的温度相同,则D点时的光照强度_ _(>、=、<)E点时的光照强度。
(2)如图乙所示,在氧气不足条件下,线粒体内丙酮酸氧化分解的速率将会_ _。适宜光照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并能够为碳反应所利用的能源物质是_ _,碳反应产物三碳糖转变成蔗糖的场所是叶绿体_ _(内、外)。若光照突然停止而其他条件不变,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三碳酸(C3)的合成速率将会_ _(变大、不变、变小)。
(3)假设密闭玻璃罩内植株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的光合强度一致,图乙表示该植株的一个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那么,当在图甲中D点时,图乙中a_ _(>、=、<)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