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曰:“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②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③,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御史大夫张汤劾偃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古者诸候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城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臧,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 偃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 偃穷诎。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④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⑤,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欺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
注:①繻,用作通行证的帛。 ②传,凭证。 ③制,帝王的命令。 ④横草,使草倒下。 ⑤孤于外官。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偃使行风俗行:推行 |
B.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矫:假托 |
C.干名采誉干:求取 |
D.臣宜被坚执锐锐:锋利的兵器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终军报国心愿的一项是
①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 ②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③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 ④驽下不习金革之事
⑤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⑥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
A.①④⑤ | B.②④⑥ | C.①③⑥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A.终军十八岁就被选为博士弟子,他去长安上书过关时,拒绝接受通行证,认为自己此去一定能够得到皇帝的重用,不会再返回。 |
B.徐偃受命出使外国,不遵守法纪,独断专行,事后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案,严厉地驳斥了徐偃,使他理屈词穷。 |
C.当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表示:自己早有冲锋陷阵之心,现在愿意出使匈奴,全力以赴,当好使者的助手,保证完成任务。 |
D.终军请缨赴南越,并且成功地完成了说服南越王的任务,只是因为南越发生了内乱,使他功败垂成,年仅二十多岁就为国捐躯。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太守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
(2)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
(3)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安重荣,小字铁胡,朔州人也。重荣有力,善骑射,为振武巡边指挥使。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重荣拔剑授其父,使自杀之,其父泣曰:“不忍也!”其母从傍诟骂,夺其剑而逐之,问之,乃继母也,重荣叱其母出。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而见晋高祖自藩侯得国,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虽怀异志,而未有以发也。是时,高祖与契丹约为父子,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重荣愤然,以谓“屈中国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而充无厌之欲,此晋万世耻也!”数以此非诮高祖。契丹使者往来过镇州,重荣箕踞慢骂,不为之礼,或执杀之。是时,吐浑白氏役属契丹,苦其暴虐,重荣诱之入塞。契丹数遣使责高祖,并求使者,高祖对使者鞠躬俯首,受责愈谨,多为好辞以自解,而姑息重荣不能诘。天福六年夏,契丹使者拽剌过镇,重荣侵辱之,拽剌言不逊,重荣怒,执拽剌;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高祖患之,为之幸邺,报重荣曰:“前世与虏和亲,皆所以为天下计,今吾以天下臣之,尔以一镇抗之,大小不等,无自辱焉!”重荣谓晋无如我何,反意乃决。重荣虽以契丹为言,反阴遣人与幽州节度使刘晞相结。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欲因以窥中国,故不加怒于重荣。 其冬,安从进反襄阳,重荣闻之,乃亦举兵。是岁,镇州大旱、蝗,重荣聚饥民数万,驱以向邺,声言入觐。高祖遣杜重威逆之,兵已交,其将赵彦之与重荣有隙,临阵卷旗以奔晋军。重荣闻彦之降晋,大惧,重荣以吐浑数百骑守牙城,重威使人擒之,斩首以献,高祖御楼受馘,命漆其首送于契丹。
注:藩镇:指总领一万的军府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讼:控告 |
B.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暴:突然 |
C.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谨:严格 |
D.姑息重荣不能诘。诘:追问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安重容“怀异志”和“非诮高祖”的一组是: ()
A.天子宁有种邪 | B.兵强骊壮者为之尔 重荣箕踞慢骂屈中国以尊夷狄 |
C.重荣诱之入塞 | D.重荣怒,执拽剌 |
而充无厌之欲此晋万世耻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
A.安重荣虽为武官,但也通晓文吏事务。在处理一起家庭纠纷时,生父不忍杀其子,继母则提剑杀逐,重荣不满继母的行径,厉声将她斥退。 |
B.安重荣愤然于高祖屈尊事夷,每遇契丹使者均极力轻慢侮辱对方,甚至抓捕杀死他们,高祖屈已礼待契丹,而对重荣的一系列做法坚决反对。 |
C.契丹一直伺机图谋晋朝,本应引起晋朝君臣高度警惕,高祖却表示前朝与虏和亲和做法都是为国家考虑现今重荣对抗契丹只能是自取其辱。 |
D.安重荣肖兵起事,借口朝见,聚集数万饥民前往邺地。高祖派遣部队阻击,在双方交战中重荣被俘遇害,高祖令人漆其首级后将它送给契丹。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东轩记 苏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尺寸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生死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晞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户,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北岸,败刺史府门 败:冲坏 |
B.假部使者府以居 假:借 |
C.以玉帛子女自厚 厚:经营 |
D.郡怜其无归也,许之 归:回家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B.①其二人者适皆罢去 ②则或咎其欲出者 |
C.①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 ②河东凶亦然 |
D.①与市人争尺寸以自效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 | B.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 |
C.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 | D.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 |
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交代辟东轩的目的是“以为晏休之所”,然而因为盐酒税务繁忙,“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 |
B.中间两段用自己的“勤劳盐米”与颜氏的“箪食瓢饮”作对比,才知道颜氏安贫乐道品质的可贵,对比之下,对“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的艳羡之意溢于言表。 |
C.文章最后又提出怀思东轩,追慕先贤的愿望,而又“非所敢望”,这就深刻反映了内心的痛苦和矛盾 。 |
D.本文虽以《东轩记》为题,实为作者借题发挥,意在倾诉盐酒税务的琐碎繁难和自己内心的矛盾和苦闷。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郑弘宇巨君,会稽车阴人也。从祖吉,宣帝时为西城都护。弘少为乡啬夫,太守第五伦行春,见而深奇之,召署督邮① ,举孝廉。
弘师同郡河东太守焦贶(kuàng)。楚王英谋反发觉,以疏引贶,贶被收捕,疾病于道亡没,妻子闭系诏狱,掠考连年。诸生故人惧相连及,皆改变名姓,以逃其祸,弘独髡头负鈇锧,诣阙上章,为贶讼罪。显宗觉悟,即赦其家属,弘躬送贶丧及妻子还乡里,由是显名。
拜为驺令,政有仁惠,民称苏息。迁淮阴太守。四迁,建初初,为尚书令。后出为平原相,征拜侍中。建初八年,代郑众为大司农。旧交阯②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风波艰阻,沉溺相系。弘奏开零陵、桂阳峤道,于是夷通,至今遂为常路。在职二年,所息省三亿万计。时岁天下遭旱,边方有警,人食不足,而帑藏殷积。弘又奏宜省贡献,减徭费,以利饥人。帝顺其议。
元和元年,代邓彪为太尉。时举将第五伦为司空,班次在下,每正朔③朝见,弘曲躬而自卑。帝问知其故,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间,由此以为故事。在位四年,奏尚书张林阿附侍中窦宪,而素行臧秽,又上洛阳令杨光,宪之宾客,在官贪残,并不宜处位。书奏,吏与光故旧,因以告之。光报宪,宪奏弘大臣漏泄密事。帝诘让弘,收上印绶。弘自诣廷尉,诏敕出之,因乞骸骨归,未许。病笃,上书陈谢,并言窦宪之短。帝省章,遣医占弘病,比至已卒。临殁悉还赐物,敕妻子褐巾布衣素棺殡殓,以还乡里。
[注]①督邮:官名。②交阯:泛指五岭以南,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③正朔:农历正月初一。④迁尉:官名,掌刑狱。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诣阙上章,为贶讼罪拜访 |
B.于是夷通,至今遂为常路平坦 |
C.帝请让弘,收上印绶责备 |
D.帝省章,遗医占弘病察看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同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1)皆改变名姓,以逮其祸 (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B.(1)为贶讼罪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C.(1)旧交阯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 (2)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D.(1)因乞骸骨归,未许 (2)不如因而厚遇之 |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见而深奇之,召署督邮,举孝廉 译文:(太守)看见(郑弘)后,认为他是奇才,召见他并让他代理督邮一职,推举他为孝廉 |
B.弘躬送贶丧及妻子还乡里 译文:郑弘亲自护送恩师焦贶的遗体及其妻子儿女返回了故乡 |
C.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间,由此以为故事 译文:(皇帝)于是允许摆放云母屏风,把他们分隔在屏风两边,从此把这作为定例 |
D.病笃,上书陈谢,并言窦宪之短 |
译文:(郑弘)病得很重,(向皇帝)上奏章表示认罪,并且谈论了窦宪的缺点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焦贶冤死,门生、老朋友都害怕被牵连,纷纷躲避,而郑弘抱必死之心,为恩师奔走辩解,最后使冤情得以昭雪。 |
B.交阯七郡从海上运输贡品接连发生沉船事故,做大司农的郑弘便下令修建道路,在职两年,省下的利息共三亿元。 |
C.每年正月初一,大臣朝见皇帝时,已做太尉的郑弘对曾奖掖自己而现在品级在自己之下的司空第五伦恭顺而自谦。 |
D.郑弘上书弹劾依附权贵窦宪、有贪污等秽行的尚书张林和窦宪的门客——贪婪凶残的洛阳令杨光,但是没有奏效。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试题。
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王莽时为郡更,政教①大行。其后每属县有剧贼,辄令平守之,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
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母欲还取之,平不听,曰:“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平朝出求食,逢饿贼,将烹②之。平叩头曰:“今旦为老母求菜,老母待旷为命,愿得先归,食母毕,还就死,”因涕泣。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属③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众皆大惊,相谓曰:“常闻烈士④,今乃见之。子去矣,吾不忍食子。”于是得全。
建武初,平狄将军庞萌反于彭城,攻败郡守孙萌。平时复为郡吏,冒白刃伏萌身上,被七创,困顿不知所为,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贼乃敛兵止,曰:“此义士也,勿杀。”遂解去。萌伤甚气绝,有顷苏,渴求饮,平倾其创血以饮之。后数日萌竟死,平乃裹创,扶送萌丧,至其本县
后举孝廉,拜济阴郡丞,太守刘育甚重之。会平遭父丧去官.服阕⑤,拜全椒长。政有恩惠,百姓怀感。刺史,太守行部,狱无系囚,人自以得所。不知所问,唯班诏书而去。后以病免。
显宗初,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荐平及琅邪王望,东莱王扶。至皆拜议郎,并数引见。平再迁侍中。在位八年,以老病上疏乞骸骨,卒于家。
(《后汉书·刘平传》)
【注】①政教:政令规章等。②享:通“烹”,煮.③属:刚才。④烈士:此指忠勇正直,坚忍不屈的人。⑤服阕:指服丧完毕,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汉代任官者遭父母亡必须离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属与贼期 期:期限 |
B.冒白刃伏萌身上冒;冒险 |
C.贼乃敛兵止敛:聚集 |
D.狱无系囚系:关押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仲为贼所杀困顿不知所为 |
B.平狄将军庞萌反于彭城以![]() |
C.常闻烈士,今乃见之后数日萌竟死,平乃裹创 |
D.仲不可以绝类后以病免 |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具体表明刘平“重诚信”“尽忠义”的一组是
A.平抱仲女而弃其子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 |
B.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 |
C.常闻烈士,今乃见之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 |
D.“属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扶送萌丧,至其本县。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得先归,食母毕,还就死。
译:
(2)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
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于诸侯。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
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太史公曰: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羁旅入秦,取秦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子,不得尽意,岂可胜道哉!然此子不困厄,恶能激乎!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注释:①釜鬲(gé),行厨炊具。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文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之赵,见逐见,被。 |
B.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困,使……窘迫、困窘。 |
C.范雎让之曰让,谦让。 |
D.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拜,授予官职。 |
下列全都能体现蔡泽智慧与谋略的一项是
①之韩、魏、遇夺釜鬲于途②使人宣言以感怒范雎
③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④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
⑤乃延入,为上客⑥乃谢病归相印
⑦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A.①②③⑤ | B.①③④⑦ | C.②③⑤⑥ | D.②④⑥⑦ |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雎心里不快,除了蔡泽仅行长揖之礼而不下拜的倨傲之外,最主要的是蔡泽的到来对他构成了威胁。 |
B.蔡泽认为,人之立功,最好的祈愿是功名和性命都能成全。商君、吴起、大夫种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
C.蔡泽终能发挥才智,建功立业,有赖范雎向秦昭王举荐和让贤,后来范雎还托言病重以让相位,蔡泽获得了拜相的机会。 |
D.范雎评说商鞅、吴起、大夫种的一席话,并不一定就代表范雎对三人的真实看法,范雎这样说,更多的是为了堵住蔡泽的嘴,使其理屈词穷。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
(2)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