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又酬傅处士次韵
顾炎武①
愁听关塞遍吹茄,不见中原有战车。
三户已亡熊绎国②,一成犹启少康家③。
苍龙日墓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待得汉廷明诏近,五湖同觅钓鱼槎 。
[注]①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诗人。明亡后,奔走南北,从事反清活动。②语见《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楚法三户,亡秦必楚也。"③少康奔虞氏,依靠一成土地、一旅武装与同姓部落的帮助,恢复了夏朝的统治。
下列的诗句跟这首诗中的颈联意思最为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苏轼《定风波》)
B.老骥伏橱,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观沧海》)
C.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D.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全诗所表达的内容,首联与后三联形成一个强烈的反差,你是如何理解的? (4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兀坐
赵树吉
书帷人散后,兀坐思无端。
炉火明知夕,瓶花冻觉寒。
烽烟惊远道,升斗①恋微官。
愁绝团圆月,他乡独自看。
【注】①升斗:微薄的薪俸。
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复杂的心绪。
请结合颔联,分析诗人“兀坐”的环境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暮春
赵长卿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过尽征鸿来尽燕”中“尽”字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青玉案.元夕①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②光转,一夜鱼龙③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④,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公元 1174 年或 1175 年)②玉壶:明月。③鱼龙:泛指戏法等类杂耍。④蛾儿、雪柳、黄金缕:古代妇女元宵节时佩戴在头上的饰物,这里代指盛妆的妇女
概述词中“意中人”的形象,并简析词人是怎样塑造她的形象的。(5 分)
梁启超评论这首词说:“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结合词说说你的理解。(6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灞上秋居(唐)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诗歌的首联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一联值得玩味,请你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①
苏轼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②。
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③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④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注:①本诗于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十月苏轼第二次遭贬谪初到惠州时所作。②广东新丰,在惠州北。③管宁,三国人物,东汉末年避黄巾乱于辽东。④苏轼自注:酒名,即岭南万户酒。
本诗运用了多种手法来传情达意,请选择其中的一种进行赏析。
苏轼初到惠州,就感受到了 “家”的温暖,产生了归属感。这是为什么?请结合全诗分析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