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曰:“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高宗纳之。
(选自《魏书》,有删节)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担笈负书,千里就业就业:求学
B.世祖之善:赞同
C.为为讳乎首:首领
D.半年可讫:完毕

下列句子全能直接表明高允有远见的一组是(   )
①与论刑政,言甚称旨   ②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③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④竟为世祖所疏         ⑤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⑥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将良田还给百姓耕种。
B.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于是向皇帝隐瞒罪过,结果因此被杀。
C.翟黑子是世祖的宠臣,他受贿被发觉。高允认为如果黑子按实际情况回答,承认错误,一定会免于责罚。
D.郭善明想表现自已,就怂恿高宗大建宫殿,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危害,高宗接受了高允的劝谏。

翻译下列句子。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少孤,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
(3)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敬翔,字子振。太祖(后梁朱温)补以军职,非其所好,乃以为馆驿巡官。太祖与蔡人战汴郊,翔时时为太祖谋画,多中,太祖欣然,以为得翔之晚,动静辄以问之。太祖春昭宗自岐还长安,昭宗召翔与李振升延喜楼劳之,拜翔太府卿。
太祖已破越匡凝,取荆、襄、遂攻淮南。翔切谏,以为新胜之兵,宜持重以养威。太祖不听。兵出光州,遭大雨,和不得进,进攻寿州,不克,而多所亡失,太祖始大悔恨。归而忿躁,杀唐大臣几尽,然益以翔为何信任。梁之篡弑,翔之谋为多。太祖即位,以唐枢密院故用宦者,乃改为崇政院,以翔为使。迁兵部尚书、金銮殿大学士。翔为人深沉有大略,从太祖用兵三十余年,细大之务必关之。翔亦尽心勤劳,昼夜不寐,自言惟马上乃得休息。而太祖刚暴难近,有所不可,翔亦未尝显言,微开其端,太祖意悟,多为之改易。
太祖崩,友珪立,以翔先帝谋臣,惧其图己,不欲翔居内职,乃以李振代翔为崇政使,拜翔中书侍郎、同中学门下平章事。翔以友珪畏己,多称疾,未尝省事。
末帝即位,赵岩等用事,颇离间旧臣,翔愈郁郁不得志。其后,梁尽失河北,与晋相拒杨刘,翔曰:“臣虽惫矣,受国恩深,若其乏材,愿得自效。”岩等以翔为怨言,遂不用。
其后,王彦章败于中都,末帝惧,召段凝于河上。是时,梁精兵悉在凝军,凝有异志,顾望不来。末帝遽呼翔曰:“朕居常忽卿事,今急矣,勿以为怼,卿其教我当安归?”翔曰:“臣从先帝三十余年,今虽为相,实朱氏老奴尔,事陛下如郎君,以臣之心,敢有所隐?陛下初用段凝,臣已争之,今凝不来,敌势已近,欲为陛下谋,则小人间之,必不见听。请先死,不忍见宗庙之亡!”君臣相向恸哭。
翔与李振俱为太祖所信任,庄宗入汴,诏赦梁群臣,李振喜谓翔曰:“有诏洗涤,将朝新君。”邀翔欲俱入见。翔夜止高头车坊,将旦,左右报曰:“崇政李公入朝矣!”翔叹曰:“李振谬为丈夫矣!复何面目入梁建国门乎?”乃自经而卒。
(节选自《新五代史·梁臣传第九》)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昭宗召翔与李振升延喜楼劳之升:登
B.多称疾,未尝省事省:懂得
C.有诏洗涤,将朝新君洗涤:赦免、免除
D.翔夜止高头车坊止:住宿、栖息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宜持重以养威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自言惟马上乃得休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卿其教我当安归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不忍见宗庙之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能表现敬翔为梁尽忠的一组是()
①太祖欣然,以为得翔之晚,动静辄以问之
②翔亦尽心勤劳,昼夜不寐
③翔以友珪畏己,多称疾,未尝省事
④若得乏材,愿得自效
⑤请先死,不忍见宗庙之亡
⑥复何面目入梁建国门乎

A.①②④⑥ B.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非常器重敬翔,既因为他的才能与勤于国事,也因为敬翔有要当的劝谏技巧。
B.敬翔认为自己追随先帝三十余年,而末帝待他只如朱家的老奴,同谋划策,但自觉皇帝不会听从他。
C.敬翔在末帝时实际上已被弃用,他曾上书以求自效,但没有结果。后梁危急时,末帝才想起他,但他已无力匡救。
D.敬翔批评李振枉为丈夫,而不知死节,自觉无面目再入后梁皇朝的国门,而自杀身

亡。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逾年,起知祥符县,司开封户曹,提拳京东常乎,入辞,留为库部员外郎。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选自《宋史》)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姓怙势持官府怙:依仗、凭借
B.阴结党欲为内应阴:阴谋
C.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终始:偏义复词,到最后
D.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徇:示众

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从侧面说明张克戬为人刚直、视死如归品质的一组是()
①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
②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
③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
④皆泣不能仰视。
⑤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
⑥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①②③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B.张克戬知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打汾州。张克戬尽全力抵御敌人,先杀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毁敌人营寨的栅栏,敌人畏惧退去。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服自杀身亡。张克戬死后,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致礼,为他立庙。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相同
的一项是()

A.徐公来,孰视之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

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杨维岳传
戴名世
杨维岳,庐州巢县人也。生而孝谨,好读书,毅然自守以正。尝以文见知于郡守。一日往谒,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可得金数百。维岳谢曰:“犯罪自有公法。使此人不当罪,而维岳受其金,则不祥;使此人当罪,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郡守由是益敬重之。尝读书至忠孝大节,往往三复流涕。慕文文山之为人也,画像祀之。
崇祯中,陕西盗起,都御史史可法巡抚淮扬。维岳曰:“此当代伟人也,不可以不见。”乃徒步诣军门往谒。居无何,寇益急,诏天下勤王。时可法已拜南京兵部尚书,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维岳捧檄泣曰:“国事如此,吾何以家为!”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崇祯十七年,上崩于煤山。维岳闻之,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未一岁,北兵渡江,京师溃,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维岳泣曰:“国家养士三百年,以身殉国,奈何独一史公!”于是设史公主①,为文祭之而哭于庭。家人进粥食,麾之去;平日好饮酒,亦却之。曰:“今值国事如此,饮食能下咽乎!”居三日,北兵至,下令剃发。维岳不肯。人谓:“先生曷避诸?”维岳曰:“避将何之?吾死耳!吾死耳!”其子对之泣,维岳曰:“小子!吾生平读书何事?一旦苟全幸生,吾义不为!吾今得死所矣,小子何泣焉?”人有来劝慰,偃卧唯唯而已。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凡不食七日,气息仅存。亲属人来观者益众,忽张目,视其子曰:“前日见志之语,慎毋以示世也。”顷之遂卒,年五十六。闻者莫不为之流涕,私谥为文烈公。
呜呼!三代以来,变故多矣,为人臣者,往往身为大官不能为国死,而布衣、诸生又以死非吾事,则是无一人死也,君臣之义几何而不绝也哉!
(选自《南山集》,有删节)
注:①主:死者的牌位。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维岳故贳之贳:赦免
B.累昼夜不能寝食累:连续
C.北兵渡江,京师溃溃:攻破
D.慎毋以示世也慎:小心

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杨维岳忠义大节的一组是(▲ )
①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②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③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④避将何之?吾死耳
⑤乃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⑥闻者莫不为之流涕

A.①⑤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维岳喜好读书,坚守正道。他宁可不要数百两银子,也不为犯法的富民“代请”。郡守因此越发敬重他的为人。
B.杨维岳一直很敬重文天祥和史可法,他画了文天祥画像经常祭拜;在史可法死后,杨维岳又设牌位写文章哭祭他。
C.清兵南下后,下令士民剃发。杨维岳既不剃发,也不躲藏,决心以死明志,别人来劝慰他,他也卧床不应,绝食多日而亡。
D.作者谴责了在民族危难之际贪生怕死的达官贵人,以及不明大义的平民、书生,肯定了杨维岳为守君臣之义而献身的行为。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铁铉,邓人。洪武中,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调都督府断事。尝谳疑狱,立白。太祖①喜,字之曰“鼎石”。惠帝②建文初,为山东参政。李景隆之北伐也,铉督饷无乏。景隆兵败白沟河,单骑走德州,城戍皆望风溃。铉与参军高巍感奋涕泣,自临邑趋济南,偕盛庸、宋参军等誓以死守。燕兵攻德州,景隆走依铉。德州陷,燕兵收其储蓄百余万,势益张。遂攻济南,景隆复大败,南奔。铉与庸等乘城守御。燕兵堤水灌城,筑长围,昼夜攻击。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又遣千人出城诈降。燕王③大喜,军中皆欢呼。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别设伏、断桥。既而失约,王未入城板骤下。王惊走,伏发,桥仓卒不可断,王鞭马驰去。愤甚,百计进攻。凡三阅月,卒固守不能下。当是时,平安统兵二十万,将复德州,以绝燕饷道。燕王惧,解围北归。
燕王自起兵以来,攻真定二日不下,即舍去。独以得济南,断南北道,即画疆守,金陵不难图。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帝闻大悦,遣官慰劳,赐金币,封其三世。铉入谢,赐宴。凡所建白皆采纳。擢山东布政使。寻进兵部尚书。以盛庸代景隆为平燕将军,命铉参其军务。是年冬,庸大败燕王于东昌,斩其大将张玉。燕王奔还北平。自燕兵犯顺,南北日寻干戈,而王师克捷,未有如东昌者。自是燕兵南下由徐、沛,不敢复道山东。
比燕兵渐逼,帝命辽东总兵官杨文将所部十万与铉合,绝燕后。文师至直沽,为燕将宋贵等所败,无一至济南者。四年四月,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铉与诸将时有斩获。战至灵璧,平安等师溃被擒。既而庸亦败绩。燕兵渡江,铉屯淮上,兵亦溃。
燕王即皇帝位,执之至。反背坐廷中嫚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④于市。年三十七。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
【注】①太祖:明太祖朱元璋。②惠帝:朱元璋之孙,朱元璋死后即位,建文是其年号。
③燕王:朱元璋第四子,推翻惠帝即位,即明成祖朱棣。④磔:古代一种分裂肢体的酷刑。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谳疑狱,立白狱:案件
B.帝命辽东总兵官杨文将所部十万与铉合部:部队、部下
C.四年四月,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缀:追击
D.燕兵渡江,铉屯淮上,兵亦溃屯:驻扎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铁铉“多智善战”和“忠君”特点的一组是

A.①愤甚,百计进攻②铉督饷无乏
B.①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②单骑走德州,城戍皆望风溃
C.①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②偕盛庸、宋参军等誓以死守
D.①又遣千人出城诈降②帝闻大悦,遣官慰劳,赐金币,封其三世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铁铉善于裁决疑狱,太祖朱元璋为此以“鼎石” 二字赐予他,又先后封他为山东参政、山东布政使、兵部尚书等职,足见朱元璋对他的器重。
B.大将军李景隆率军北伐时,铁铉负责督运粮饷从无匮乏。李景隆兵败后,各守城部队都望风而溃,只有铁铉孤军固守德州。
C.燕王朱棣连续三个月攻打济南,遭到铁铉等守城将士的顽强抵抗。由于久攻不下,军队疲惫,燕王决定撤兵北归,从长计议。
D.盛庸率军在东昌大败燕军,斩杀了燕军大将张玉,取得了抗击燕军以来的重大胜利,从此燕军南下不敢再取道山东。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

(2)燕王即皇帝位,执之至。反背坐廷中嫚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