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节选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共11分)
(一)林尽水浑,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二)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询美尘。偶合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间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鸣犬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节选自《乙亥北行蜀记》)
注:①甫:剐,才。②耘:除草。③询:确实。④汲井,从井里打水。
解释下蔼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豁然: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在文字(一)中,桃花源中的民风如何?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节选文字(一)、(二)在展现的生活图景和表现手法方面各有何相同点?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选文,回答小题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越人①阱鼠②
鼠好夜窃粟,越人置粟于盎③,恣鼠啮④,不顾。鼠呼群类入焉,必饫⑤而后反。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而鼠不知也。逮⑥夜复呼群次第入,咸溺死。
(注释)①越人:江浙一带古时越地,当地人被称为越人②阱:为猎捕野兽而设下的陷阱③盎:古代的一种腹大口小的器具④啮:咬,这里是吃的意思⑤饶:吃饱⑥逮:等到
解释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1)喷以烟(2)数十
(3)易粟(4)溺死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
(甲)文中癞蛤蟆为什么会变成“庞然大物”?
读完(乙)文寓言故事,你从中得出了什么启示?

阅读。
(一)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甲文作者(朝代)著名诗人乙文中的“先生”是指他的号 。(1.5分)
甲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 ;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 。
解释加线的词语。
俨然
③欣然太守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渔人甚异之
②好读书,不求甚解
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
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1.5分)
“乙文”中的“”体现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体现了五柳先生的生活爱好,“”体现了五柳先生居室的简陋。
请联系甲乙两文,说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中的“志”是什么。

阅读《郑板桥开仓济民》一文,完成小题。(14分)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文)。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郑板桥开仓民( )②曾范县令( )
③值荒( )④上有 (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或阻之

A.观正浓 B.故时有物外
C.是吾剑所从坠 D.至

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划两处)。(2分)
此 何 时 若 辗 转 申 报 民 岂 得 活 乎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
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言文阅读阅读《疑人窃履》,回答问题。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注释】①踵:到,走到。②缪:同“谬”,错误,荒谬。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适使其仆市履于肆()②而窃履进()
③见履在楚人之足()④遂与之()
文中划线句子划分2处停顿。
昔 楚 人 有 宿 于 其 友 之 家 者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②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选自《晏子使楚》)
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共16分)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 空谷传(2) 林寒涧
(3) 引凄异(4) 乘奔御风不以
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填空: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4分)
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