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阅读】
郭嘉谏曹操击乌桓①
曹操将击乌桓。诸将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②。郭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破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③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桓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④之心,成觊觎⑤之计,恐青、冀⑥非已之有也。表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操从之。
行至易⑦,郭嘉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趋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操乃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⑧,大破之,斩蹋顿及名王已下。尚及兄熙走辽东。
【注释】①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郭嘉:曹操手下著名的谋士。乌桓: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文中的“胡”“夷”也指乌桓。②许:指许都,当时国都。官渡之战后,袁绍的残余势力投奔乌桓,两股势力联合起来,对曹操构成重大威胁。同时刘表和刘备在南方又蠢蠢欲动。③尚兄弟:指袁绍之子袁尚、袁熙。④蹋顿:乌桓首领。⑤觊觎(jìyú):非分的希望或企图。⑥青、冀:地名,指青州和冀州。⑦易:易县,因易水而得名。⑧单于庭:乌桓的大本营。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刘表使刘备袭许 (2)徒以威附 (3)尚及兄熙走辽东 下列句中划线的“于”与“袁绍有恩于民夷”中的“于”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 B.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
C.莫不有求于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胡恃其远,必不设备。
⑵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曹操想平定北方乌桓,又担心虚国远征,带来后忧,郭嘉第一次劝谏分析指出了 和 ,解除了曹操的忧虑;第二次劝谏特别强调的制胜因素是“ ”。
阅读《学弈①》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弈秋②,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③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注释:①弈:下棋。②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③鸿鹄:天鹅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使弈秋诲二人弈:教诲 | B.惟弈秋之为听:只 |
C.思援弓缴而射之:援助 | D.虽与之俱学:一起 |
翻译: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伤仲永》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未尝识书具 (2)父利其然也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4)不能称前时之闻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父利其然也泯然众人矣 | B.不能称前时之闻仲永之通悟 |
C.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D.未尝识书具即书诗四句 |
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读了方仲永的故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
阅读《学弈①》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弈秋②,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③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注释:①弈:下棋。②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③鸿鹄:天鹅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使弈秋诲二人弈:教诲 | B.惟弈秋之为听:只 |
C.思援弓缴而射之:援助 | D.虽与之俱学:一起 |
翻译: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伤仲永》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未尝识书具(2)父利其然也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4)不能称前时之闻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父利其然也泯然众人矣 | B.不能称前时之闻仲永之通悟 |
C.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D.未尝识书具即书诗四句 |
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
21、读了方仲永的故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
阅读《三峡》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思
①自非亭干夜分 ②或王命急宣
③属引凄异 ④略无阙处 下面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 | B.自非亭/午夜分 |
C.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D.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
原句:
理由2:
原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