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连月不开: 而或长烟一空:翻译下列句子
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请从选段①②中找出分别与“以己悲”“以物喜”相照应的句子。
(1)以己悲:
(2)以物喜: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 , (用原文填空);范仲淹抒发的远大政治抱负是 , (用原文填空)。
请根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 下句:
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俱乘船避难()②歆辄难之()
③本所以疑()④遂携拯如初()区别文中的两个“难”字。
乘船避难读音意思
歆辄难之读音意思为以下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2)宁可以急相弃邪?王朗、华歆的对话中,都用了反问句,都含有责备的意思,只是内容不同,王朗责怪华歆,华歆责怪王朗。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诚信的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该文段选自课文《》,作者是。
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词。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2)怀民亦未寝( )
(3)盖竹柏影也(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用“/”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庭下如积水空明 (2)水中藻荇交横请写出文中写中庭月色美景的句子。
由“月色入户”你联想到的古诗句有 “”
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翻译下列句子。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②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③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荀巨伯:东汉颍川(今河南)人。②胡贼:古代泛指西北少数民族的入侵者。 ③班军:撤回军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值胡贼攻郡()(2)子可去()
(3)贼既至()(4)而敢独止()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阅读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劳其筋骨()(2)曾益其所不能()
(3)入则无法家拂士()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不超过20个字)(3分)
阅读甲、乙两则古文,回答后面问题(共11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解释加点的字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②不蔓不枝
③亭亭净植④相与步于中庭 翻译下面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语段【乙】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体会它的妙处。
请比较以上两篇选文。甲文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寄寓了周敦颐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了苏轼被贬谪后
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