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劳其筋骨(     )                 (2)曾益其所不能(     )
(3)入则无法家拂士(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不超过20个字)(3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各题。

【甲】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若空游无所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节选)

陈寿

①先主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先主少孤 ,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有桑树高五丈余,遥见童童 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

先主少时,与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

③年十五,母使行学 .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言语,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者争附之。

【注释】①孤:年幼失去父亲。 ②童童:覆盖的样子。 ③羽葆盖车:指皇帝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④行学:游学。

(原文有改动)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水尤清 ·   

②以其境过 ·   

③喜怒不形于 ·   

· 自见其耳   

(2)请将选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

____

(3)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第②段划波浪线句子" 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写出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②【乙】文第②段可以看出先主是一个怎样的人?

田饶谓鲁哀公曰:"臣将去君而鸿鹄举①矣。"哀公曰:"何谓也?"田饶曰:"君独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②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虽有此五者君犹曰瀹③而食之何则以其所从来近也。夫鸿鹄一举千里,止君园池,食君鱼鳖,啄君菽粟;无此五者,君犹贵之,以其所从来远也。臣请鸿鹄举矣。"

哀公曰:"止!吾书子之言。"田饶曰:"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荫其树者不折其枝。有士不用,何书其言为?"遂去之燕。燕立以为相。

(节选自《新序•杂事》)

【注】①举:飞去。②傅距:傅,附着;距,雄鸡脚掌后面像脚趾一样突起的部分。③瀹(yuè):煮。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田饶 · 鲁哀公曰

故外户而不闭,是 · 大同(《大道之行也》)

B.守夜不失时, ·

谓为 · 然(《隆中对》)

C.吾 · 子之言

· 诗四句(《伤仲永》)

D.臣闻食 · 食者不毁

其器 · 真不知马也(《马说》)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4)田饶给鲁哀公讲鸡和鸿鹄的故事,目的是表达  的想法。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 入见   

②民弗 ·   

③忠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选文运用对比手法塑造曹刿形象,请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①古人云:“上善若水。”②世上之人,没有谁不感慨水中蕴藉着的无穷力量,没有谁能说清水包含着怎样的处世智慧?③水很刚劲,遇到岩石,它能努力地将其洞穿;水很懂迂回, 遇到高山  它能巧妙地绕过去 ;水很识时务,遇到堤坝,它能理智地止步。④止步不是不前,而是蓄势。⑤当蓄势到一定高度,它就会气势汹涌、无法阻挡地倾泻而下。⑥人,要学会像水一样蓄势。

(1)第②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你的修改建议是:  

(2)根据上下文的句式、句意,把第③句补写完整。

(3)请用一个成语替换第⑤句中画线部分。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注释】①蹊:践踏。②恬:心神安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听已,辄默记

  

②儿痴如此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3)读完此文,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