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何易于尝为益昌①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
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②,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日:“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注释】①益昌:县名。 ②腰笏:腰里插着笏板。笏,笏板,古时大臣上朝时用来记录君王旨意的物品。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多宾客歌酒(    )    (2)舟上下(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
何易于没有“索民挽舟”的原因是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对何易于亲自引舟这一行为,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表现他“俯首甘为孺子牛”,时刻为百姓的精神。
B.他身先士卒,希望能对百姓起模范带头作用。
C.这是他为了讨好上司而故意做出的姿态。
D.他身为属令,无所事事,火材小用,未尽其责。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 而弗牵,强 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 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 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注和】①道:引导。②强:劝勉。③庸:功劳,④说:通"脱",解脱。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 君子之教喻也

   

②师 · 而功倍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

②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3)说说【乙】文是怎样阐明"进学之道"的?

(4)我们学过的《虽有嘉肴》也出自《礼记•学记),你如何理解其中"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阅读下面节选的短文和诗句,完成问题。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源行》(节选)

王维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注释】①武陵源:相传在今湖南桃源西南,晋时属武陵郡。②物外:世外。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便要还家  

③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④薄暮渔樵乘水入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A.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B.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C.然志犹未已(《隆中对》)

D.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4)请写出《桃花源记》选文中与《桃源行》中画曲线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

(5)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与王维的《桃源行》二者主题思想基本一致,请你说说两部作品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甲】曹刿论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

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奢:赵奢,战国时期赵国著名将领,赵括之父。②约束:(原有的)纪律和规定。

(1)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①公将鼓之  

②既克,公问其故  

③以天下莫能当  

④秦悉坑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3)根据乙文内容,用一个成语做乙文的标题,并说说成语的意思。

成语:  

意思:  

(4)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三]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四]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了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④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则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B.遂用之

遂迷,不复得路

C.战则请从

请从吏夜归

D.虽席地不容间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下面四个选项哪一项的“之”是代词,指人的?它指的是文中的哪个人?

A.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B.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

D.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4)把文中画线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②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翻译时必须译出“午”的姓名。)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6)你怎样评价文章中的祁黄羊?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选自八年级《语文》下册)

【乙】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齿间。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立者如人,卧者如虬。松下草间有泉,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蚖 .其上有鸟,赤冠长喙。稍西,一峰高绝,有蹊阶,仅可步,相扶而上,过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来迎。峰顶有屋数十间,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 鸣。且暮,皆宿。至夜,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天明,皆去。

(选自晁补之《新城游北山记》,有删改)

【注释】①蚖:毒蛇。②铎(duó):铃铛。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

(2)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余寒犹   

②冻风   

娟然如拭   

④有僧 袍来迎   

冠长喙   

⑥皆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脱兔

大道

B.山峦 晴雪所洗

有源头活水来

C. 暮,皆宿

九十

D.游人 未盛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②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立者如人,卧者如虬。

(5)下列对【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来写初春景象,先写欲游不能的苦恼,再写郊游见闻,最后以议论作结,再次表明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

B.

【乙】文以时间为序,主要写了去新城三十里游玩的所见所感,描绘了松、泉、藤、鸟、峰、房屋等很多景物,语言简练。

C.

【甲】【乙】两文都恰当地运用了白描、比喻等手法,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D.

【甲】文对"城居者"围坐京城不知大好春光进行了讽刺。【乙】文描写了城北山中幽深冷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悲伤的心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