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该文段选自课文《                     》,作者是           
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词。
(1)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2)怀民亦未(       )
(3)竹柏影也(         )   (4)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用“/”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庭下如积水空明         (2)水中藻荇交横
请写出文中写中庭月色美景的句子。
由“月色入户”你联想到的古诗句有 “                                 
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翻译下列句子。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文阅读】
[甲]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 龙井题名记(节选)
秦观
是夕,天宇开霁 ,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注释:①[开霁]放晴。②[参寥]一位僧人。参寥,僧人道潜的号。③[惠因涧]涧溪名。④[酌]舀取。⑤[据]靠着。⑥[普宁]地名。⑦[殆]恐怕。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猛浪若 (2)势竞上 (3)弃舟 (4)南屏
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和意思与“酌泉据石饮之”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余强饮三大白别(张岱《湖心亭看雪》) B.执策临之(韩愈《马说》)
C.中峨冠多髯者(魏学洢《核舟记》) D.足肤皲裂不知(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
(2) 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
译文:
甲文中,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乙文中,作者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慨。试简析两位作者感慨的原因。

【古文阅读】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乙] 是夕,天宇开霁 ,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注] ①霁:雨过天晴。②参廖:与下文的“辨才”都是人名。③并湖:沿湖。④雷峰:与下文的南屏、灵石坞都是山名。⑤惠因涧:山涧名。⑥普宁:与下文的寿圣院都是寺名。⑦殆:大概。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日更定矣( ) (2)上下白( )
(3)足于惠因涧( ) (4)辨才于朝音堂( )
下列句子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住西湖 / 人各复延至其家 B.天云与山与水 / 选贤
C.湖中人鸟声俱/ 夜久语声 D.酌泉据石饮之/ 旗尾略不沾湿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依据甲乙两文的文意,完成下列填空
从时间角度看,甲乙两文可以共用一个标题: 游西湖。从内容看,甲文重在描写雪景,乙文重在记叙 ,从“人鸟声俱绝”“流水激激悲鸣”可以看出两文中的西湖环境都显得非常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文】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①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聘。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②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③让之而不为④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日叹:“上马能击贼,下马作⑤露布,唯傅修期耳。”《北史·傅永列传》
注释:①寻:不久②书:写信。③让:责备。④报:答复,给回信。⑤露布:公开的文告。
解释加点词语。
(1)治经为博士邪( )(2)见往事耳(
(3)涉猎经史( ) (4)能手马鞍(
翻译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吕蒙、傅永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文】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C.行拂/乱其所/为 D.入则/无法家/拂士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然后能改( )
③吴既越 ( )④与百姓同其( )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女忘会稽之耻邪?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 。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其主要内容。(3分)
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学者有四失
学者有四失①,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②,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③,心之莫同也④。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注释①失: 过失,缺点。②多:学得过多。③止:遇到困难停止不前。 ④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
失则多,或失则
然后能其失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请你谈谈对教师作用的看法 (1)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