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理解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录毕,走送之走:行走 |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叩:请教 |
C.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 |
D.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
解释下列划线词
腰白玉之环: 援疑质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文:节选部分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的?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________,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用课文原话填空。
翻译划线的语句。
选文用了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
本文选自《________》,是________家经典之一,大约是________末年或________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答问的著作。
阅读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指天子诸侯)世及(世代相传)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纲纪,准则);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通“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明)其义,以考其信,著(明,揭露)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职位)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注音。笃()禹()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今大道既隐()
(2)以睦兄弟()
(3)是谓小康()选择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译:每个人像敬重自己的父母一样敬重其他老人,像抚育自己的孩子一样抚育其他的孩子。 |
B.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译:所以奸诈之心发生,战争也因此而引发。 |
C.以著其义,以考其信。 译:(用礼)来著明民众应做的事,(用礼)来考查民众做事是否正确。 |
D.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 |
译:如有不以礼为准则的人,在位者要将其黜退、罢免。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船头三人的位置及情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祁黄羊,晋大夫,名奚,字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解狐,人名)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日:“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为:)
⑵解狐非子之仇邪(仇:)
⑶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善:)
⑷外举不避仇(举:)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臣之子”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
A.其谁可而为之 |
B.非问臣之仇也 |
C.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 |
D.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取后一“之”) |
判断下列理解的正误,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内打“√”,不正确的打“×”。
A.“遂用之”,是说解狐被祁黄羊任用做县令。( ) |
B.“居有间”是说祁黄羊与晋平公居住了一段时间。( ) |
C.“祁黄羊之论”指的是祁黄羊向晋平公推荐他的儿子作“尉”所说的一番话。( ) |
D.孔子称赞“祁黄羊可谓公矣”的原因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 |
与“其谁可而为之?”语气相同的一句是( )
A.解狐非子之仇邪? |
B.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⑵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对《去私》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对晋平公任用贤才的事迹的描写,赞扬了晋平公知人善用的优秀品质。 |
B.通过对祁黄羊唯贤是举的事迹的描写,赞扬祁黄羊知人善用的优秀品质。 |
C.通过对祁黄羊唯贤是举的事迹的描写,赞扬祁黄羊以国家利益为重,不顾个人恩怨的优秀品质。 |
D.通过对晋平公任用贤才的事迹的描写,赞扬了晋平公善于听取采纳他人正确意见的优秀品质。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题:
⑴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⑵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
译句:
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
B.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
D.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态度。 |
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虚写的是。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
A.①②句以山水作类比,“山”和“水”其实都是暗寓道德高尚的人。 |
B.④句渲染了恬静的气氛,也反映了室主人的淡泊心境。 |
C.⑦句虚写,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
D.⑧句以古庐、亭作类比说明陋室不陋,也表达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意思。 |